2024-05-20
經濟日報
政府最新公布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已經在5月5日截止申請。在過去四年,計劃一共收到七宗申請,換言之,平均每年收到的申請不足兩宗,意味發展商對這個計劃的反應並不熱烈。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在2020年5月6日起接受申請,為期3年,是一項應付短中期土地供應的政策,政府期望透過一個公平、高透明度的機制,釋出農地發展潛力,與業權人共同發展私人擁有土地,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計劃推出後因為反應一般,故此政府再延期一年,結果在截止申請前再多收到一宗申請,但合共也只收到七宗申請而已。
今次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涉及約3.2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七成約2.3萬個為公營房屋,其餘三成約9,600個為私人住宅單位,當中共佔43公頃的農地,佔計劃的上限150公頃土地不足三成,足以反映發展商並不積極參與這個計劃。因為單單計算香港四大發展商已經持有超過1,000公頃的農地,而當中恆地已經佔了450公頃,而新鴻基也佔了310公頃。基於大型發展商現時的一手存貨量充足,加上樓市存在隱憂以及利率高企等因素,變相令發展成本增加,大大減低了大型發展商的參與意慾。
發展商不積極參與
此外,由於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要求每一個申請最少要有50,000平方米的土地,以及需要發展不少於1,000個住宅單位。加上申請者也需要負責支付該幅的平整土地的費用,變相限制了小型發展商和一些實力不足的私人土地業主申請計劃。另一方面,自從政府公布發展北部都會區計劃,三個新發展區包括古洞北及粉嶺北、洪水橋及厦村,以及元朗南正在施工,計劃全面發展後可提供約50萬個新增房屋單位和50萬個新職位。發展北部都會區計劃意味政府將會取得土地發展的主導權,讓公私營房屋可以有更好的規劃及分布。同時,計劃亦代表政府將會用真金白銀收回大量土地,這樣也可以解釋為何一眾發展商及私人土地業主,並不積極參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的原因。
雖然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反應一般,但總算可以提供到3.2萬個住宅單位。雖然私人住宅單位只有9,600個,對一手住宅供應量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公營房屋總算也可以增加2.3萬個住宅單位,對正在輪候公屋的人士也算是一個好消息。
撰文 : 謝順禮 嘉興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