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下,持重貨投資者有減磅壓力,同時要吸引另一批投資者入市,回報率是關鍵條件,故業主不惜大減價沽貨,勢令工商物業價格再有壓力。
近期不乏大幅蝕讓個案
近期投資市場出現多宗資深投資者沽貨,而大幅蝕讓個案,包括舖位投資者黎永滔連環沽尖沙咀、荃灣等舖,累蝕逾億元,個別投資者持有物業更淪銀主盤,沽貨錄大幅貶值。同時間,市場成交上更現震撼低價成交,如上市公司以2.6億沽出中環指標甲廈美國銀行中心,呎價1.8萬創14年新低。
由於息口居高不下,持重貨的投資利息成本甚高,而同時商廈、舖位租金,與疫情前比較仍有頗大距離,收租回報不及供樓開支,不惜大幅降價以吸引買家,故最近市場屢現投資者持貨多年沽貨,仍錄大幅蝕讓。
對買家來說,高息年代把資金放銀行做定期最安全,要投資物業,定必回報率吸引才考慮,從最近成交中,物業回報率普遍至少達4至5厘,反映業主需大幅降價,才可令物業回報率相對吸引,以達致成交。
整體商業市道,包括商舖及商廈,租金仍面對不少挑戰,例如商舖市場遇上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商廈空置率高企等,可以預計今年整體工商舖租金難有突破。換言之,有需要沽貨的業主,定必以低價才吸引買家,不排除再有急售的業主,為求沽貨大幅降價,勢令工商物業價格再面臨下調壓力。
作者:梁建國
責任編輯:黃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