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明報
【明報社評】香港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一河之隔的深圳羅湖區也有新規劃,其中一項構思是與港方合作,將東鐵線北延至深圳羅湖境內,實行一地兩檢。大灣區融合發展,港深同城化是必然趨勢,兩地政府需要加強政策規劃對接,雖然特區政府近年已變得較為進取,惟主動性和行動力,比起深圳方面仍嫌有所不及。以東鐵過河一地兩檢為例,深圳當局早於5年前已提出相關概念,香港方面則未見大力跟進。港深兩地深化合作,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頂層建設」,與此同時,特區政府心態上也要更加主動,設法追上「深圳速度」。
東鐵北延一地兩檢
香港深圳皆有得着
深圳市政府日前舉辦主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聞發布會,談到羅湖區未來發展規劃,重點包括4個集中連片區域開發計劃,招商用地總面積合計126公頃,當中最受注目的是鄰近羅湖口岸的過境土地B1地塊片區。當地政府計劃將有關用地,打造成為「戰略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的跨境合作示範園區」。另外,羅湖口岸也規劃重建。深圳方面表示,長遠希望將東鐵線引入境內,新建的羅湖口岸將實行一地兩檢,屆時從深圳核心區羅湖直達港島核心區,只要50分鐘車程,讓兩地核心區域之間的產業發展,實現深度交融。
大灣區核心城市加強融合,地鐵互通成為了一個大趨勢。兩年多前,廣州市和深圳市便實現了地鐵乘車碼互聯互通,兩地民眾可以一App跨城刷碼搭乘地鐵。廣州當局還提出在南沙區修築地鐵,與深圳地鐵線對接,實現廣深地鐵互通。香港東鐵線北延至深圳羅湖境內,某程度是異曲同工,最大分別在於要過關,採用一地兩檢,可以簡化程序,提升過關效率。港深融合發展,羅湖位置戰略。對香港而言,東鐵線北延,可以騰空現時港鐵羅湖站一帶的土地,用來發展商住及創科項目;對深圳而言,深圳羅湖區擁有深圳火車站和羅湖北站「雙高鐵」,以及羅湖、文錦渡、蓮塘/香園圍三大口岸,大有條件成為輻射整個大灣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東鐵線「過河」,其實不是新概念,2019年深圳當局重新規劃羅湖口岸時,便有此建議,惟當時香港正值反修例風暴,特區政府僅表示深圳方面未向特區政府提出任何建議,當局會在接獲深圳市正式建議後,研究可行性及效益。隨着反修例風暴平息,香港政治環境改變,特區政府2021年底發表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也主張東鐵過河一地兩檢,推動1小時生活圈建設,惟兩年半時間匆匆過去,未見特區政府有太多動作。反觀深圳方面便積極得多,例如2022年深圳市《羅湖區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便明確提到要全面構建深港一體化交通網絡,爭取東鐵線北延至羅湖口岸,以及引入贛深高鐵、廈深鐵路等,暢通香港與內地雙向聯繫。
曾幾何時,無論東鐵線北延,還是融入大灣區,都有人說香港「被規劃」,「一地兩檢」更被視為「洪水猛獸」。時移世易,當下港人北上消費成風,相信不少市民都樂於見到兩地往來更加便利,特區政府需要做的事,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化被動為主動。大灣區要實現高度一體化,一地兩檢逐步擴展至所有口岸,乃是長遠趨勢。東鐵過河一地兩檢,特區政府可以扮演更主動角色,了解港鐵和深圳方面想法,積極研究互利共贏方案。
兩地合作持續深化
港須追上「深圳速度」
深圳羅湖區新規劃,提到開發過境土地B1地塊片區。有關土地跟河套區一樣,同樣源於1980年代開始的深圳河治理工程。根據港深兩地當局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原本位於深圳範圍的4幅地塊(合共91公頃),歸入香港,當中包括河套區;原本位於香港範圍的5幅地塊(合共12公頃)則納入深圳市,B1地塊片區正是其中之一。B1地塊片區毗鄰深港邊界,位置優越,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羅湖口岸。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上議程,深圳方面2019年開始研究利用B1過境土地,並於 2022年決定將之劃為「新型產業用地」。深圳當局希望將B1地塊打造成為香港與內地的「超級鏈接地」,建議採取深港「共建共管」模式發展,具體做法要看深港雙方如何洽談。
香港河套區開發空談廿多年,近年才見較大進展,惟發展速度仍嫌太慢。相比之下,近年深圳發展以高速見稱,B1過境土地開發是重點項目,肯定不會「歎慢板」。現在深圳當局主動找港方一起合作,特區政府有必要追上「深圳速度」,盡快了解深方構思,深入考慮不同合作模式,找出一個互惠共贏的方案。雖然現屆政府設立了19個港深合作專班,然而隨着兩地深化合作,項目規模愈大愈複雜,特區當局有必要跟深圳方面商量加強「頂層建設」,理順雙方溝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