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7, 2024 星期五 微雨 25° 89%

年金收租助退休後創造現金流

2024-05-13    明報
【明報專訊】陳先生(55歲)和太太是「丁克一族」(夫婦都擁有工作及收入,但選擇不生育),自住單位尚有10年便供滿,當年500萬元的單位,現已升值至1200萬元。他們在泰國有另一出租物業,當年售價是100萬元,現在淨租金收入(已扣除管理費等雜項)約每月1800元。樓價在疫情期間雖反覆,但租金收入屬正現金流,故沒賣出蝕讓。 陳先生估計65歲退休時,兩夫婦的強積金約為300萬元,現時擁有的現金及投資類項目約為450萬元,每月盈餘約1.5萬元。 他們有以下問題: 1)聽專家們說,退休人士要有穩定現金流,否則若靠「食老本」,退休金未必能支撐到最後,現時他們只有泰國租金的現金流,退休後難以支撐生活費; 2)他們曾打算退休後移居泰國,當地生活費較便宜(每月只需5000元),可以怎樣安排更妥當呢? 陳先生估計他們退休後的每月生活費約為2萬元,至65歲時,假設平均通脹3%,每月生活費會增加至3萬元。我們粗略計算他們將來的總退休金約970萬元,看來退休時的總資產會有點不足以支付長遠的生活費,更不要說若比85歲更長壽的情况了,所以他們需要趁現時仍有收入,好好策劃一下。 正如陳先生理解,現金流對退休人士真的是十分重要,那管你是身家過億,若全部資產都不會製造收入(例如古董、名畫),對他們的生活也是沒保障(除非是賣掉它吧)。 投放即享年金300萬 月收1.5萬 坊間最常見製造現金流的方法有買樓收租、年金、公用/收息股、債券等等,各有特色、優點及限制。陳先生既已擁有兩個物業單位,也想有多些其他方式助分散風險,筆者建議他可採用年金計劃,定期提取款項作為生活費,而某些方案更可以設定每年增幅,用以抗衡通脹,令資金可達到「與時並進」的效果。 陳先生可在退休後,利用取回的強積金投放在坊間一些即享年金類方案,獲取每年6%的年金收益,直至100歲。若投放300萬元的話,每年可領取18萬元,平均每月15,000元,約是所需生活費的一半。若不作此安排,這300萬元,相信退休10年後隨時用盡。 如果陳先生希望滾存效能更大,又或者獲取的年金可每年遞增,那麼他便應該及早安排。陳先生可從現有資產中提取200萬元至年金方案,但不安排立即領取年金,反而是待65歲時才開始領取,屆時每月可領取約13,000元,領取款項更可每年遞增3%,直至100歲。由此可見,時間是投資理財的最佳拍檔,給它10年時間,少付一半成本,也可做出類似效果。 移居泰國前 多了解當地稅制 至於移居泰國,既可讓他們享受閑餘的退休生活,生活費也大幅降低,香港現居住單位更可考慮出租,令現金流更穩健。假設退休後樓價不變,淨租金收入可達23,000元,對整體現金流有非常大的幫助。當然他們要考慮日後若返回香港,要住在哪處,但如果每年回來的時間不足兩個月,住酒店也是一個很方便的選擇(現時短租或月租酒店套餐也很划算)。 最後一提是,在移居泰國前,請陳先生多了解當地稅制、稅務居民權利與稅務問題。 美聯金融集團副總裁 [鄺翠玲 理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