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5, 2024 星期日 間有陽光 28° 79%

130萬伙公營樓 是怎樣煉成的?

香港有多少公營房屋,如果根據統計,連同出租及資助出售單位,截至去年3月底的財政年度,已經累積至超過130萬伙(見表),與10年前比較,大概上升12.5%;與5年前比較,則增加6.7%。 上周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立法會發言時,就談了一遍公營房屋發展史,特別是資助出售單位。她提到,隨着香港經濟發展,市民收入增加,中下階層開始有置業的願望和需求,但又未能馬上負擔得起私營房屋,房委會便在1976年宣布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並在1978年發售第一期居屋。居屋除了讓中低收入家庭有自置居所外,還讓有能力的公屋居民拾級而上,逐步改善他們的生活,而他們騰出的公屋單位亦會交回再編配給有需要的基層家庭,這樣便促進了公營房屋流轉。 特區政府於1997年和1998年,亦分別推出「居屋第二市場計劃」和「租者置其屋計劃」一系列措施。據附表統計,資助出售單位目前約45萬伙。 後來由於亞洲金融風暴,房委會於2002年決定停售居屋,至2011年宣布再次推出,新一輪的居屋於2014年重新推出。到2016年,房委會推出「綠表置居先導計劃」(「綠置居」),受公屋居民歡迎,因此於2018年恒常化。在「綠置居」的「一換一」安排下,每個「綠置居」單位可同時滿足綠表買家自置居所的訴求,同時亦可交回公屋單位予有需要人士入住。 而針對白表人士的需要,房委會於2013年及2015年推出試行計劃,容許白表人士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價單位,並於2017年恒常地推行「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 政府在去年6月公布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又名「樂建居」。在「樂建居」政策下有「公開招標形式」和「私人土地形式」,現時柴灣樂建居正在招標。目標是善用市場力量、促進公私營協作,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單位。 港府助各階層置業 五花八門 尚有協助高於申請居屋資格,但又未能負擔私樓的人士置業,政府推出「港人首次置業」(「首置」)項目。「首置」申請人須為居港滿7年的香港居民、從未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收入介乎居屋白表申請人的入息限額及該限額加3成,以及資產不超過居屋白表申請人的資產限額加3成。除了在2021年已開展工程、並提供不少於1,000個單位的安達臣道項目,還有市建局兩個已推售一共有約750個單位的「首置」項目,政府亦正推展另外3個「首置」項目;全部「首置」項目合共可以提供超過6,600個單位。 其實香港資助置業五花八門,實體樓上世紀有夾心階層住屋、居屋又有私人參建模式,今個世紀有胎死腹中的「置安心」。樓以外,亦曾有夾心階層住屋貸款、首次置業貸款等等,完全是一個資助置業方案實驗場。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