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
經濟日報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月28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各種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已經實施超過13年的樓市「辣招」,如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等,自即日起全面撤銷。
除此之外,為了支持樓市,金管局還暫停實施物業按揭貸款假設利率上升2厘的壓力測試要求;放寬價值3,000萬元或以下的自用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至7成;價值3,500萬元或以上的自用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調整至6成;非住宅物業包括寫字樓、商舖及工廈等的按揭成數,上限由6成提升至7成。
也就是說,預算案不光取消了舊的置業限制,金管局還加大了金融支持樓市的力度,這套組合拳打出來,對於短期活躍市場氣氛、提振樓市需求有比較明顯的作用。
據銷售中介資料,「撤辣」後的日均二手成交宗數已經創近3年新高,一手新樓的成交宗數是「撤辣」前的數倍,市場已經較為活躍。不過,由於市場參與者對後市看法分歧,部分認為市場已經見底,部分則認為「撤辣」後是較好的逃生時機。因此,多空博弈下樓市價格尚未有顯著回升。
撤辣助交投 經濟結構問題未解
疫情後恢復全面通關以來,香港的復甦形勢未如預期,現行經濟的各個支柱行業都遇到了一些新問題,使得過去香港習慣的「衝擊過去很快復甦」老經驗不再適用。經濟復甦乏力、市民財富縮水又拖累了樓市,令到過去長期供應不足、需求旺盛的樓市開始出現供應過剩的少見景象。
客觀來看,香港由於內外環境的變化,所遇到的經濟困難很大程度已經從過去的周期性轉變為結構性,不是靠坐等就可以自然恢復的。
香港金融業的結構性困難,就是在美西方愈來愈敵視中國發展的情況下,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遇到了一些人為製造的困難,例如美國出台各種限制香港和內地的政策、法律,限制對內地和香港的投資,鼓動資金離開內地和香港,帶頭抹黑香港和內地的發展等,為香港的金融業製造了不少的困難,因為截至目前香港金融市場還是一個美西方資金主導的市場,美西方資金有意打壓下,確實給香港金融業製造了很大的困難,單靠香港不易克服。
貿易物流業的結構性困難,主要是香港在與內地融合方面的速度不夠快,未能抓住內地以「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為代表產業高速發展的機會,分享這波高技術產品出口急速增長帶來的紅利,在貿易結構上已經有些落後。
旅遊零售業的結構性困難,主要來自內地遊客旅遊模式的轉變,從過去以購物為主的「購物遊」,轉為以文化特色為主的「深度遊」,遊客消費能力下降;與此同時,內地服務業快速進步、性價比提高,又增加了對港人的吸引力,造成了疫情後持久不息的港人北上消費熱潮,影響了香港本身的消費力。
經濟的支柱行業遇到了困難,港股市值從2021年最高接近60萬億元,跌至最低不足30萬億元,財富蒸發了數十萬億元,在經濟疲軟和財富蒸發的共同作用下,以表達財富而不是創造財富為主的香港樓市,自然也難有起色,即使名義上的所謂「剛需」,在面對經濟不好、就業前景不穩定的情況下,也多數採取觀望態度。
所以,香港樓市的不景氣,表面上當然與美元利率高企有不小的關係,但本質上還是由於自身遇到了一些結構性的經濟困難,而經濟上的困難,恐怕要比美元息率對樓市的影響更大。
「撤辣」可以大幅減輕入市者的買樓成本,肯定對需要買樓的人有好處,近期的樓市成交大幅回升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撤辣」是否可以支持香港樓市長期平穩發展,答案卻不那麼肯定。
盤點未來對香港樓市利好的因素,主要的有:1.美國下半年減息的機會較大,由於香港實行聯繫滙率制度,香港供樓的按揭利息未來展望也趨勢向下,對於減低供樓成本、鼓勵置業有利;2.香港近年積極推動引入人才計劃,又開放了投資移民,雖然投資移民計劃不可用於買樓,但香港財富和人口的增加都對樓市有利。不過投資移民計劃規定投資金額為3,000萬元以上,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可能有些偏高,有可能影響投資移民計劃的實施效果。
內房未脫困 恐拖累GDP達標
以上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雖然對香港有利,但未必可以決定香港樓市走向,香港樓市真正的決定性因素長期還是要看香港經濟,而由於香港經濟與內地的聯繫愈來愈緊密,所以一定程度也可以說,內地經濟的表現對香港樓市有巨大影響。
目前看內地經濟還有些不確定性,剛結束不久的兩會為今年的內地經濟發展確定了基本框架,設定了5%左右的經濟增速,財政投入也溫和擴張,總體的感覺較為正面。不過,目前尚未走出困境的房地產,以及在通縮邊緣晃動的經濟環境,卻為經濟能否達成預定目標留下隱憂。
內需不振 刺激效果仍欠理想
內地房地產方面,雖然推出的支持政策相當多,但實際效果難言理想,今年1、2月內地房地產的銷售額普遍大幅下降,迄今尚未見到好轉的迹象。而由於房地產產業鏈長、影響廣泛的特點,如果房地產不能盡快觸底和好轉,可能仍會拖累經濟;類通縮的經濟環境在內地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根本原因還是近幾年中央反覆強調的「內需不振」,不過這個問題同樣不是那麼容易解決。截至目前為止,政府對房地產的一系列刺激需求政策,市場主體的反應都不是很熱烈,說明在負財富效應和經濟展望不明朗的情況下刺激需求,並非容易的事情。
簡單來說,決定香港樓市長期走勢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內地經濟,而內地經濟尚有一些不明朗因素。不過,考慮到政府仍在不斷推出各種支持經濟政策,兩會確定的國內生產總值(GDP)5%左右增長目標,還是有較大可能達到,對香港樓市帶來正面支持。因此,香港樓市的中長期前景可能謹慎樂觀。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香港四川社團總會副會長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