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四月 27, 2024 星期六 微雨 28° 82%

供樓要還到 買份意外險

2024-03-02    經濟日報
讀者利小姐問: 本人38歲,現職美容顧問,月入約33,000元,但仍未上車置業。財政預算案驚喜「全撤辣」,取消三項物業交易時所產生的額外印花稅,加上金管局同時宣布免除壓力測試,此時是否合適時機買樓,一邊住一邊博反彈? 財政預算案出爐,市場焦點都放在「全面撤辣」的議題上,由即日起所有物業成交時所產生的「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會被取消,連壓力測試P+2亦同步取消。消息一出瘋傳不斷,有些人認為樓市有起死回生的作用,亦有人卻悲觀認為無助樓市復甦,連各大投資銀行的預測報告也出現兩極情況,到底樓市何去何從? 影響樓價升跌因素多 撤辣的確減輕了不少置業交易的成本,免壓測亦幫助準業主相對容易申請按揭,增加交投。但要評估現時是否置業上車的「良機」,筆者認為不可以只從投資角度出發,而是應按準業主的家庭需要、財政能力、持貨心態而定,只要這份「初心」清晰,準備充足即可隨時出擊。至於置業後未來樓價是升是跌,所影響的因素太多,(例如交通方便、生活配套、市場供求等),撤辣免壓測只是其中兩個刺激因素,不可能因此而主導整個樓市方向,一個有效率的市場,最終會用行動證明財案的成效。 如利小姐置業時打算「上會」,未供滿的物業仍然不是資產,而是負債,承按機構仍然掌握物業的最終擁有權,萬一業主不能如期履行債務合約便屬違約,承按機構有權沒收物業並重新拍賣成「銀主盤」,業主以往供樓的心血便會付諸流水。 相對撤辣招而言,免壓測雖然有效減低家庭總收入要求,直接幫助有需要人士「借多些」去置業,但凡事不能去得太盡,以往壓測由銀行把關,現在交由準業主去自我衡量,真心要「還得到活得好先好借」。 供樓風險可轉嫁險企 買樓後財務責任都會隨之而增加,萬一遇上意外或疾病,輕則擾亂生活節奏及個人情緒,重則失去工作能力而供唔起樓,此時危疾險及意外險便發揮作用,將健康風險轉嫁到保險公司,但很多人卻誤解了賠金的用途,以為只可以用作治病或療傷,是一份「健康保障」。其實正確概念是一份「收入保障」,協助受保人支付快將到期的財務合約,如樓按、車按、學費、保費、家庭開支等,大大減低違約的可能性。扣除以上種種後,餘額更可添置特效藥,輔助醫保(住院及手術)賠償,讓受保人盡快康復並重投工作。簡單而言,觸發賠償後保險公司不會詢問賠金的用途,受保人可自由根據實況來應急。 購買危疾險及意外險時,保額應設定為3年的總收入,並選用儲蓄險代替消費險,即使傷病類型與保單賠償定義不符,都可以透過退保價值來支付短期財責;至於保單合約年期,建議盡量選用長年期,一來紓緩買樓後的現金流壓力,二來可增加槓桿效果,以較低保費獲取較高保額。 撰文: 劉啟明 中原金融集團高級營業董事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認可財務策劃師(CFP®) 欄名: 理財個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