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地價收入只達預算不足2成,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稱,對長遠賣地收入並不悲觀,而政府構思以「片區模式」發展北都等大型項目,以整片土地批出幾十公頃地皮,由開發商負責平整、基建及發展。
至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她則指「不走回頭路」,政府不應在經濟不佳時候,輕易叫停、擱置項目。
甯漢豪指出,發展局2024年繼續從「提量、提速、提效、提質」4方向推展工作,提量方面包括來自北都、交椅洲人工島及改劃土地的造地工作,提速則以精簡行政審批程序為主,而提效及提質則包括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等創新建造方法,以及盡快通過放寬舊樓強拍門檻的草案。
對長遠賣地收入 不悲觀
近年地價回落,截至本月初政府年度地價收入僅123億元,不足預算案預測的2成,市場憂慮財政赤字下政府難支撑大型項目。甯漢豪承認,今年度地價收入較預測有差異,但她認為需要向前看,未來的工程開支跟未來地價收入關係,「我不悲觀,當經濟好,土地收入就會好。」
不過,發展局日後不一定所有土地工程,必然成為政府財政支出。甯漢豪透露,日後政府會希望借鑑內地一些新發展區的經驗,採用所謂的「片區開發模式」發展。
她舉例,北都有很多不同板塊的土地,如果有一些涉及數十公頃的土地,當中包括私人住宅、商業發展,配搭公用的公園、道路等設施。「我們將整個片區透過招標交予開發商建設,自然地工程的開支會由他們承擔並在地價反映,這對於政府的現金流有幫助。」
就私人發展商而言,若果片區涉及範圍較大,無論招標或聘請人手方面有彈性,未來北都希望可以選取一些合適地帶試行,包括在今年公布規劃用途的新界北新市鎮(坪輋、打鼓嶺)、流浮山,亦不排除在新田科技城有機會採用。若果北都試行成功,在交椅洲人工島部分板塊亦可考慮。
至於推出「片區模式」的時機,甯漢豪稱,項目需要有經濟效益,不能夠期望發展商做公益,因此要考慮融資問題,跟整個經濟、金融環境的息口有關,若果整體息口並不吸引,難以進行融資,未必是好時機。
社會有聲音要求政府暫緩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集中資源在北部都會區,甯漢豪簡單一句「不要重回舊路」。她解釋,不應該在經濟欠佳時便叫停、擱置項目,否則當經濟好轉、社會有需求時,就缺乏土地使用。
她補充,政府在計算未來10年發展時,亦有將人工島數百公頃土地計算在內,那政府絕對有決心去推展計劃。政府爭取最快明年年底開始填海,「開始之後填多少年、鋪設基建的速度,完全可以調節」。
對於有看法認為,人工島環評報告延遲推出是「縮沙」先兆,甯漢豪反駁指,考慮到社會關心填海對生態影響,形容環評報告不容有失,情願花多一點時間做好報告,不希望社會繼續糾纏下去,預計今年中前將會提交報告。
土地共享 無意延長申請期
另一方面,政府在2020年推出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預計在今年5月結束,甯漢豪稱,政府現時無意慾延長申請期,認為當初推出計劃是希望私人土地能夠釋出短中期供應,加快樓宇供應,但如果一直拿不出來,而政府造地項目已經陸續上馬,計劃得着愈來愈少。同時,隨着北都上馬,陸續有基建規劃及開展,私人土地持有人,亦不再需要政府在基建上配合,令展開土地共享的吸引力愈來愈低,政府倒不如集中火力推展北都。
作者:馮玉萍、余敏欽、潘淑盈
責任編輯:賴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