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4, 2024 星期五 微雨 29° 81%

破壞容易建設難 港經濟舉步維艱

2024-01-24    東方日報
近期香港股市大冧成國際新聞,南韓居民投資港股相關產品損失以十億元計,去年樂觀地押注中港市場的星洲對沖基金如今要黯然清盤收場。常說,投資總有風險,但就是沒有人料到,香港經濟可以如此差劣、港股可以如地底泥般不值錢。更令人擔心的是,利率持續高企,但香港樓市流動性已大減,政府死抱辣招不放,長期扭曲市場運作,發展商的財政狀況並不樂觀,一旦業界大劈價推售新盤套現,對港人而言,樓災可能比股災更要命﹗ 老實講,去年初香港走出疫情經濟復常,不少資金都認為香港經濟會急起直追,故押注估值吸引的港股。萬料不到中國經濟景氣會如此差劣,加上產業政策過嚴,扼殺民營經濟及新興產業活力,且內房及地方債務危機發酵,非但令去年中港兩地經濟表現失速,兩地股市「深潛」,跑輸全球主要市場,「生人勿近」形象已深入投資者的心。流出中港的資金就蜂擁到美國、日本、印度及新加坡等市場尋找機遇。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人才有得揀,當然視前景能見度高的地方為首選,結果香港就是人才與錢財皆不就手。 其實,中港兩地經濟除了受中美博弈等因素打擊外,兩地內部最大問題,就是樓市出事,嚴重打擊固定資產投資及財富效應,更正在將風險傳導至金融體系。 經濟愈差,樓市問題只會愈來愈糟糕。香港政府拍賣官地反應差甚至流標,暫停推拍住宅地等,對市場而言都是極不利的消息,加上港府土地收入及股票印花稅收入均「雙失」,財政收入大失預算。奈何港官將股、樓問題輕描淡寫「並不足奇」、「運作正常」作回應,聞者只有萬般無奈。 當實體經濟承壓的時候,資產價格穩定對支持內部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偏偏內房爆泡,而港府未有及時讓過時的辣招全面退場,失卻穩定資產價格的重要時點。 如今非但政府收入失算,香港人與港企的物業資產大貶值,壓抑投資與消費意欲,而港股浸浸落更如催命符將市場信心消耗怠盡。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國若終肯出手救市,成效尚未可知,若港股反彈過後再度尋底,資產價格擺脫不了泥沼,樓市恐怕會成下一個重災區。 事實上,觀乎如今香港市面,商舖價跌、零售、餐飲生意難做。參考的士、小巴牌價普遍已由高位跌逾半,樓價較高位劈半是否不可能,大家都沒有水晶球,只有作最壞打算、最佳準備。用家轉買為租、發展商放慢項目發展步伐,最終樓價被推冧了,理論上更多人可以上車,但公私營新樓供應存變數,能否實現中長期房屋目標,不無疑問。 若繼股市後,樓市接力向下走的話,只怕香港經濟尚未見最壞情況。所謂「破壞容易,建設難!」香港這國際金融中心基建猶在,但戰略發展落後競爭對手,產業施政頻頻失誤,對競爭力造成破壞將帶來深遠影響。如何再次站起來,香港人總希望身處的這個噩夢並非起點,而是快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