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7, 2024 星期一 大致多雲 29° 86%

明日大嶼,明日願景

2024-01-13    星島日報
《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正進行,財爺陳茂波預告2025/26年度恢復盈餘目標須再延遲,加上首季停推住宅地,令人擔憂港府財政狀況,擱置明日大嶼的聲音近日越來越大。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做法,首先不要忘了2000年後停止賣地,後來樓價飛升帶來的社會代價,而建造明日大嶼,不一定要政府掏腰包,市場資金也是來源。事實上,財爺旗下已成立融資辦公室,為大型項目作融資準備。  踏入2024年好消息確實不多,發展局首季不推住宅地和商業地,只推出一幅工業地,是2011年以來首次停推住宅地,以及連續4季不推商業地,去年政府賣地錄6宗流標個案;樓市疲弱下,不斷有建議擱置明日大嶼計劃,藉以向市場發出訊息,樓市不會供過於求,也避免庫房失血。 若擱置是為了救樓市,可能忘了2002年「孫九招」推出後,接着幾年樓價飛升,基層市民居住環境惡劣,因而促成社會運動的發生,雖說現在樓價向下,但不少人仍住劏房,輪候公屋隊伍仍長,宣布擱置明日大嶼,等於重蹈之前覆轍,下半年假如美國減息,樓價再向上,難道到時候又宣布重推?港府信誓旦旦土地供應步伐不因短期市況改變,若現在又改,將打擊政府信譽。 明日大嶼造價至少5800億元,甚至可能更多,單靠政府支付當然難以應付,不過籌集資金的方法有千百種,去年的《施政報告》,就提出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發展委員會,研究籌集市場資金發展大型項目。 我注意到多次當局發行的債券,包括通脹掛鈎債券,銀色債券,以至最近機場管理局發行的債券,也頗受市場歡迎,這類穩健派息,息率達4厘以上的債券,是理想投資產品。我相信,若當局就明日大嶼項目發行債券,將不乏捧場客。 到銀行辦事,經常都遇到客戶主任向我推銷各種理財產品,花多眼亂,有時候很難分辨是否值得投資,若香港這類大型項目的相關產品,看得到前景,相信對香港投資者有吸引力,資料顯示,香港銀行體系存款總額達15.6萬億港元,這些資金都有可能投資明日大嶼,甚至國際投資者,也會對這些產品感興趣,我相信財爺會設計出槓桿市場資金的方案。 如何增加政府收入,確是目前一大難題,現時環境下不宜開闢新稅種,財爺提及研究資本增值稅,我相信目前並非合適時機,亦與吸引外來資金、搶人才政策方向背馳,似乎財爺對此也十分審慎。 我覺得,一些長期未有調整的收費,或減免多時的費用,在「用者自付」的原則下,可以恢復收費,最近收到的差餉單,沒有了1000元的差餉減免,在庫房緊絀的情況下,取消差餉寬減,有助增加收入,對市民也不致產生太大影響,相信政府會找到其他開源的方法。 劉興華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劉興華 太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