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5, 2024 星期一 微雨 21° 80%

房委會四任主席 回顧公營房屋發展里程碑 致力讓市民安居樂業

香港房屋委員會建設和服務香港半個世紀,因時制宜,不斷蛻變,為基層市民帶來家的溫暖和未來的希望,香港逾百萬人口受惠其中。藉着五十周年紀念特刊《安居》的推出,四任主席齊回顧公營房屋發展的里程碑。他們在房委會的發展史上,各自都留下了精彩濃重的一筆。他們為市民求安居謀幸福的路上,目標一致,薪火相傳,帶領房委會為香港的穩定繁榮進步,作出了寶貴而重要的貢獻。 不平凡的使命 建屋也建家 「廣廈千萬間」,這5個字大概最能反映香港房屋委員會過去50年的工作。我們現時有190多條公共屋邨,超過80萬戶家庭、逾200萬名居民住在公屋。這些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家庭的生活,也是一代代人的培養,直接影響着香港社會的發展。 公營房屋的總量肯定了房委會的工作是不平凡的使命。過去50年,我們致力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租住的房屋,同時逐步建立房屋階梯,現時在公屋以外,還有綠置居、居者有其屋、樂建居和首置等資助房屋,並推出租者置其屋、白居二等不同計劃,讓基層市民看到上流的方向與機會。好些家庭成功在公屋里站穩腳跟,在置業階梯流轉上升,並為香港培養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回饋社會,這些故事50年內不斷出現,至今仍在繼續。 不平凡的使命還體現於我們建築和管理技術的不斷提升與改進。房委會自1980年代開始採用場外預製技術,到今時今日的「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由以往的全人手繪圖到電子化,再發展到現時的建築訊息模擬(BIM),以至地盤的智慧管理和房屋署同事自行開發的資訊管理平台「智築目」等;從過去依賴人手,到今時今日勇於引入新科技,過去50年在公營房屋帶動下,香港的建築和房屋管理行業不斷地進步,房委會在未來科技應用的前行路上,亦會繼續擔當重要的角色。我深深感受到,透過未來大量興建落成的房屋項目,香港將會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下,成為向國際展示國家實力和香港專業成果的重要舞台。 未來,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新嘗試,不但在硬件上要提量、提速、提效、提質,還要用心關心居民,致力提升他們的幸福感,讓居民每日回到設計簡樸的屋邨,都有份額外窩心與溫暖的感覺。 我衷心感謝歷任主席和房委會人,帶領整個團隊跨過許多挑戰,一步一腳印地打下今日堅實的基礎。 房委會的下一個50年,我們會繼續努力,為更多香港人「建屋。建家」。 公屋居屋之父 放棄教鞭展所長 上世紀60年代,擔任工務司的鄔勵德先生,致力改善徙置區的居住環境。他定下的「勵德原則」,強調所有單位必須具備獨立廚廁,幫助基層活得有尊嚴,對「有瓦遮頭」賦予新的定義。當年我放下香港大學的教鞭加入政府,面試時見的就是鄔勵德先生。記得最初我只願意簽短約,心想萬一不能舒展抱負,便回港大執教或者創辦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幸好選擇正確,不久便轉為長約,一直服務至退休。 我入職初期參與過屋宇建設委員會(房委會前身)轄下的和樂邨、福來邨和馬頭圍邨等工程,累積了一定經驗。於1963年,我獲委以重任,全權負責開發華富邨這個超巨型項目。雖然人手單薄,反而可以事事親力親為。十分感謝上司信任,給我足夠空間盡展所長,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經歷。當年的規劃是一公頃可供2000人居住,華富邨24公頃,可以容納近5萬人,儼如一個小市鎮,配套設施必須完善。向中華巴士爭取路線,與港燈工程師一起設計供電線路,跟麗的呼聲商討電纜鋪設等情境,依然歷歷在目。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類渴求,自古如斯。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不但為公屋居民提供一個沿房屋階梯向上流動的機會,也協助無殼蝸牛自置物業,因而設定了綠白表的制度,沿用至今。為了吸引公屋居民參加計劃騰出原有單位,鼓勵他們力爭上游,居屋質素必須有所提升。 香港公營房屋發展一路走來,成績有目共睹,這是很多人努力付出的成果,其中房委會擔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見證她的成立,與她一起成長,感到十分榮幸。祝願房委會不斷進步,再創輝煌。 無懼重量級挑戰 助基層拾級而上 房委會建設香港服務市民50年,貢獻良多,功不可沒,能夠有機會參與其中,我深感榮幸。我曾經參與過不少公職,擔任房委會主席的7年,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和最難忘的經歷。共事的團隊十分專業,敢於創新,勇於嘗試;而且大家理念相同,真心熱誠,以人為本,為制訂和執行房屋政策,全力以赴。 我仍然記得當初加入房委會時心中的信念:土地供應必須穩定,單位供應才有保證;公私營房屋的比例要明確,資源分配的原則要公平,這樣可以為基層構建置業階梯的藍圖,好讓他們拾級而上,逐步改善生活,同時也可以增加公共房屋的流轉性,為市場注入生命力。當然,不斷優化居住環境,嚴格執行品質控制,絕對不容忽視,還須與時並進。此外,善用私人市場,維持財政穩健,也是我堅守的方針。 我在任內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重建置業計劃、中轉房屋和可租可買計劃等政策;還有清拆九龍城寨安置數萬名居民,發展天水圍、將軍澳及東涌三大新市鎮;以及推行ISO國際標準認證,擴大和深化預製石屎組件的應用等。無論是延續前任的工作,或是針對市場變動和回應不同市民需要而制訂的新政策,全部都是重量級挑戰。有賴同事衷誠合作,發揮團隊精神,問題得以迎刃而解,工作最後順利完成,更獲得了難能可貴的友誼。彈指間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團隊現在仍然保持密切聯繫,由香港公共房屋的活字典鄔滿海先生擔任聯絡人,聚會既從未間斷,大家也踴躍參加。 50而知天命。房委會經過這50年的歷煉,發展已經成熟,定位相當清晰。祝願房委會能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為香港的未來揭開光輝璀璨的新一頁。 大禹治水疏導問題 快樂團隊並肩作戰 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於1973年,負責制訂和推行公共房屋政策。同年我便加入房委會,擔任第一屆秘書處的秘書長,首要任務是將徙置事務處和隸屬市政事務署的屋宇建設科合併為房屋署。轉眼間50年了,當年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兩個部門背景不同,職級迥異,員工數目和薪金水平都有很大的落差,自然各有考量。要尋求共識,重新制訂一個兩全其美的架構,既要公平公正,還要經得起社會的檢視和時間的考驗,殊不簡單。我深信大家都是全心全意服務基層,只要目標一致,終會殊途同歸。也記不清開了多少次會議,大家各自提出意見,表述立場;然後逐一討論,求同存異,收窄分歧,最終達成一致的方案交大會表決,通過後全面執行。 在房委會忙了8個月後,便調到其他部門開展新工作,沒料到20年後再續前緣。2003年我再次加入房委會,擔任主席一職。那年香港面臨嚴峻挑戰,沙士肆虐,經濟低迷,樓價崩塌,人心虛怯,自然民怨四起,房委會的同事倍感壓力,工作因而變得更為艱巨。為免負面情緒影響大家,必須疏通宣洩,就像大禹治水,堵塞無效,唯有引流。同事之間無分彼此,並肩作戰,始終能夠找到出路。 我不時提醒他們,只要恪守本分,盡展所長,把工作做好,毋用顧慮太多。有困難大家一起想方設法解決;有問題我會一力承擔。正所謂:「有功他們領,有鑊我來孭」。縱使遇到困難,懂得輕鬆面對,會更容易找到解決方法;否則畏首畏尾,便會寸步難行。快樂也是動力的來源。我喜歡傳遞正能量,在房委會建立快樂團隊,讓同事處於安心的環境中,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房委會走過半個世紀,為數以百萬計中低入息市民,提供可負擔的居住單位,勞苦功高。藉此金禧誌慶,祝房委會蒸蒸日上,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