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6
經濟日報
內地房地產市道疲弱,一二手樓價未止跌,一線城市近期大舉放寬早年榮景期間所設的防炒賣措施,令買賣方可較貼近市場機制,尋找合理供求平衡,預期效果暫時言人人殊。有見房地產野蠻式高槓桿擴展的積弊,中央政府近年致力拉韁改錯,惟行業當前卻反過來,持續負累全國經濟,如今當局調整政策,申明「先立後破」,放眼幫助個別房企安然脫困,促成大眾重建信心,「保交樓」進展將是關鍵之一。
樓市價量齊跌 撤限成效待證
全國最新房地產數據,憂多於喜,銷售上仍然價量齊跌。根據國統局昨公布的11月資料,路透社計算出,70大中城市新樓價格按年跌幅擴至0.2%,創7個月之最;二手房價更是近乎全線下跌。
當樓價只升不跌的預期消失,經濟放緩、就業不穩等因素,只令普羅大眾入市更審慎,業界去貨有困難,開發投資、尤其是新屋動工,正愈趨收縮,又反過來拖慢全國增長。
從上周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到本周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不再重申「房住不炒」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破舊做法,而是強調「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可見化解房地產陰霾,穩住原有結構,已成更大要務。
隨着9月「認房不認貸」的提振作用消減,素於調控鬆綁最審慎的北京和上海,前天分別降低一、二套房的首付比率及房貸利率,又放寬普通住宅認定標準減低買家稅負,可視為回應中央,積極求穩的舉措。
不過,「減辣」的預期效果,各界莫衷一是。投行中金認為,龍頭城市氣氛改善,可帶動下線城鎮表現,但惠譽旗下Creditsights分析,也有搶掉二、三線需求的可能。
廣州原為遏炒賣的「限價令」9月低調退場後,不少新盤割價求售,令過去兩個月一二手樓價均顯著跑輸京滬。京滬發展商和賣樓客為爭逐寬限釋放的購買力,今後也的確可能減價促銷。
現樓銷售回升 嚴防再有爛尾
審視一手銷售數據,還可見樓花和現樓此消彼長。首10個月計,樓花佔比跌至82%,觸及6年新低,銷值於去年低基數下再挫11.4%;相反,現樓已錄得21.9%升幅。
顯而易見,消除大眾對「爛尾樓」的餘悸,才有望復興樓市。去年,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經濟會議先後提出「保交樓」以穩民生的要求,人民銀行未幾推出總計5,500億元計劃支持保交樓。據住建部今年8月所指,一年間專項借款項目總復工率近100%,累計交付165萬套房。
然而,過去幾年全國預售的樓花數以千萬伙計,即使央行撥出的資金全部投用,也未必足夠,而且商業銀行出於風險顧慮,更只取用了央行極少零息資金,來支持交樓。以上海為例,尚有一些資金需求龐大的豪宅盤停工,過去幾個月也有新增的集體斷供和示威請願行動,反映問題未盡解決。
中央申明地產商不分所有制,均可滿足合理融資需求,脆弱的發展商有望稍紓資金壓力,避免市場再現衝擊信心的全新爛尾盤,而營運依然強韌的國資、民營巨企,除不斷比拼交付量,亦令全國賣地數據漸次止跌。綠城中國日前便豪斥74億元人民幣購入四塊杭州地皮,以實際行動佐證公司看好明年樓價終會回升。
責任編輯:賴偉雄
欄名 :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