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5, 2024 星期一 微雨 21° 79%

謝偉銓:公屋輪候居屋抽籤機制宜檢討

【明報專訊】樓價有見回落,但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仍未見明顯縮短,早前政府公布2023年第3季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升至5.6年,同時亦不排除之後仍可能會有小幅度的上升,但隨着「簡約公屋」的落成使用,輪候時間到2025年將會回落,政府維持綜合輪候時間將會於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的目標。 根據房委會的最新資料,截至2023年9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上升0.3年,主因是過去數季新公屋單位供應較少,加上較多比例單位均位於市區,而申請入住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的單位,一般較新界區申請者輪候時間長(約1年),故導致平均輪候時間的增加。 或可分開公布不同區域輪候時間 事實上,每季度平均輪候時間的長短,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區域、公屋申請者數目及所選地區,以及新建或翻新單位的供應是否與申請者的選區相符等。因此,平均輪候時間短期會有波動。為令市民更能理解輪後時間的意義,從而幫助申請者因應各自的喜好及緩急,於選擇區域作出更適當的決定,政府實有需要檢討應否就不同區域的輪候時間分開公布,令市民更能清晰明瞭。 另外,就申請者是否符合輪候的資格可否加強審查呢?例如任何就申請資格的變動,需在指定時間申報,而政府則每年抽樣檢查,如有不符合而沒有合理解說的,除可取消申請資格外,亦要加大罰則,以起阻嚇作用,估計因而可減少未符合資格的輪候人數;不然,按照現時機制和做法,部分申請輪候者往往待輪候上樓時間將至時,才轉換工作或辭職及作出其他安排,令其符合上樓的資格。 至於就申請資助房屋的抽籤機制,筆者過去曾多次要求優化,建議設立「資助出售房屋申請資料庫」,利用大數據,計算申請者抽籤失利次數,按比例增加其中籤的機會,反映其失利的次數和輪候的時間,令這些失利者對中籤繼續存有希望。 在房屋政策上,筆者一直認為政府現時應該考慮不要過度傾斜於出租公屋的建造,應考慮如何協助有需要的市民置業及安居。 透過增加置業階梯及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量以增加市民上車的機會,令不同階層的市民可以因應需要及收入,選擇其可負擔的資助出售房屋,令更多市民受惠上車,增加往上流的動力,有助經濟的發展。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謝偉銓 銓之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