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息周期下,發展成本增加,而且發展商普遍對後市看法未明,因此不敢胡亂「落注」,導致投地氣氛轉淡,今年至今已錄6宗土地流標個案,包括3幅住宅官地,及3幅「一鐵一局」項目。
高力亞洲估價及諮詢服務行政董事周若瑜認為,政府或批地機構可以調整賣地策略,如放寬賣地條款,及容許中標者分期支付地價,以減少地皮流標風險。
她指出,近年政府賣地時,常規定中標發展商發展公共、社區或福利設施,如老人院、兒童院等,但因他們要拿取相關政府部門的批准後,才可以獲批預售,這變相令發展商相對難以控制發展時間。因此,她建議當局可以減少相關規定,從而減省發展時間,減輕發展商所面對的風險。
可分期繳地價 助改善現金流
另外,她亦認為政府或可推出分期繳付地價的安排,以改善發展商的現金流。由於息口上升,發展地皮的成本增加,而若發展商可以分期支付全數地價,會令他們較容易計算支出,而事實上,以往政府亦曾推出相關安排。
那以公開拍賣形式取代招標又能否減低流標風險?她直言,通常在市場環境比較樂觀時,政府才會採取公開拍賣的模式推地,因為市場可營造到一個理想的競投氣氛,從而推高賣地價。可是,在現時樓市下行的情況下,她認為維持投標方式可能會較理想,因政府在接收標書後,可更準確預測市場反應。
責任編輯:黃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