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9
經濟日報
根據土地註冊處統計,2023年截至10月累計有9,246宗一手登記,仍極有可能挑戰1997年後一手新低成交量的紀錄。
根據美聯物業統計資料顯示,新盤定價早在去年第三季較二手市場已出現「折讓」,至今年第二季出現平均1.2%至2.9%的「負溢價」,並預計第三季新盤「負溢價」更有機會擴大至7.7%(見圖),即是說新盤低同區二手近1成推售,可見二手樓價下行壓力甚大。
新盤「負溢價」 恐擴至7.7%
昨日《經濟日報》報道,政府減辣「激活」新盤交投,上月25日減辣至本月25日「滿月」,其間新盤錄得約678宗成交,不但較減辣前1個月大增約2.8倍,售價逾半億元的大碼交易亦上升。
綜合一手成交紀錄冊及市場消息,新盤由上月25日至本月25日止的1個月間,合共錄得678宗成交,若與減辣前的1個月(即9月24日至10月24日),錄得180宗一手交易相比,宗數大增498宗,增幅2.8倍,意味新盤平均每日成交量,由減辣前不足6宗,攀升至錄約22宗。
受惠政府減辣措施推動,期內除透過「先免後徵」方式入市的專才比例有所上升,涉及售價5,000萬元以上的新盤交易亦錄得升幅,相關交易在減辣後1個月共錄得15宗,成交價5,290萬至逾2.54億元,相較減辣前僅9宗同類交易,增加6宗或67%,涉及總銀碼逾15.77億元,更飈升逾6.56億元或71%。
不過,根據土地註冊處統計,2023年截至10月累計有9,246宗一手登記,唐榮估計,餘下還有11至12月共兩個月的數據加入,但仍極有可能挑戰1997年後一手新低成交量的紀錄。
早前唐榮曾指出,土地註冊處1997年至今成交紀錄,一手住宅成交量曾出現3個超低交投量的年份,其中一個低點年份是2008年金融海嘯,當年經濟動盪,發展商減慢推售新盤,甚至放緩建屋,當年一手成交只有11,046宗。事有湊巧,另一個低點是2013年,同樣全年一手成交只有11,046宗,成交大減原因是政府推出一手銷售條例規管賣樓,發展商需時適應及配合,減慢賣樓。
第三個低點,亦是1997年後最少一手成交量的年份出現於2022年,只有10,315宗,加息、疫情、經濟差、股市弱等等疊加效應,一手成交陷入低點,而今年亦可能跌穿去年的成交量,目前首10個月統計9,246宗,距離低點10,315宗,有1,069宗差距,仍有機會創出一手成交量的新低位,估計發展商長假期前後將會抓緊機會催谷銷售。
一手「先求量」 二手續捱打
利嘉閣地產昨日一份報告指出,展望11月市況,減辣效應對樓價而言,只屬曇花一現的作用,樓價仍因應發展商低價開盤而令二手業主叫價持續受壓,料11月份樓價跌幅只能略為收窄,但仍料跌達1.8%。至於12月份,相信發展商在新盤存量較多下,將繼續採取「先求量後求價」的低價開盤策略,二手業主繼續捱打並跟隨低價賣樓,料屆時樓價將再跌1%至1.5%。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