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3, 2024 星期一 微雨 24° 92%

內房爆雷難迴避 終極救市在倒數

2023-11-29    東方日報
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非但拖累整個樓市產業鏈,更嚴重衝擊消費信心,令內部需求疲不能興,拖經濟復甦後腿。雖則說,要被視為「國家隊」的國有銀行出手救房企,變相是將銀行「拖下水」,但若經濟差下去,甚至火燒金融體系,銀行亦難獨善其身。內房危機發展至今,與其「磨爛蓆」,不如由銀行出手打救,加快拆彈,雖然短期難免影響銀行信用及盈利,但換來加快化解債務危機的機會,讓經濟早日重納增長軌道,可視為官方終極救市的一步! 本來,這些年內房產業無序發展,乘量化寬鬆環境不斷加大槓桿,發展至嚴重資不抵債,換來今天不少房企面臨債務重組甚至破產危機,都是房企自討的苦果,理應由房企自行承擔,或清盤破產,或大幅削債重組債務。之不過,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的影響實在太大,樓市流動性大減,房地產行業資金鏈面臨斷裂,且負面的資產效應打擊消費信心,如今內地市道異常淡靜,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形成惡性循環,更令「內循環」王牌無法打響。即使今年能靠上半年數字勉強支持實現全年約5%的增長目標,明年展望好明顯充滿不明朗因素。 時值年關將至,房企債務爆雷,產業鏈中成千上萬的企業都面臨年關難過的考驗,也意味不少勞工可能面臨欠薪甚至失業危機,這個局面發展下去,非但不利經濟,更會構成社會不穩定因素。在事情失控前,近期頻頻傳來銀行主動接觸房企提供協助,以圖協助化解債務問題。這一步,顯示當局的政策底線,即在牽涉到系統性風險的問題,就得快、狠、準出手治理,讓銀行打救必要救的房企,疏導風險。 銀行此舉必然要付出代價,如信用與盈利受短期影響,這也是外媒近日不斷渲染的中國風險;但從另一角度看,內房債務問題發展至今,終於去到銀行出手協助化解的階段,理論上就意味這場危機已去到較後期的階段,大局有望逐步撥開雲霧。 當年美國次按危機,還不是由美國政府出手打救,由聯儲局主導調整財政與貨幣政策,並用國庫為金融機構提供緊急貸款,或入股銀行,或參與銀行同業併購重組方案。反正,官方高姿態介入,往往意味事情將得到控制,問題將迎來化解之道。當前中國的內房危機,也在朝着這個方向發展。 畢竟,中國經濟若非迎來加強復甦的轉捩點,就是面臨加快失速的拐點,從政策面的角度看,並沒有選擇的餘地。更積極化解內房泡沫問題,將成國策主要方向,要確保大局不出亂子,經濟穩定復常,成當前要務。讓銀行更大程度參與化解危機,是不可為而為之,但也並非洪水猛獸,得理性看待。 更重要的是,危機過後,當局得建立更完善的監管機制,避免關鍵行業再次失序發展,也得依法懲罰所有違法行為,以更好地保障投資者利益。期望中國經濟能盡快走出困境,重新出發,這非但關乎中港經濟前景,也是影響明年全球景氣與資金流向的重要因素。期望年關前後,大局發展將漸趨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