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4, 2024 星期日 微雨 22° 66%

負資產飈 業主寧增儲蓄應對風險

樓價下跌產生強大的「負財富效應」,最新樓價較2021年高位下跌2成,不少近年入市業主均加入負資產行列,消費上將傾向保守,情願增加儲備,以應對市場波動。 樓價較兩年前高位 累挫2成 受到加息衝擊,本港樓市過去兩年反覆下跌,最新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enta-City Leading Index,CCL)報153.59點,相較2021年8月高位191.34點累計下跌2成,個別屋苑樓價跌幅可達3成,樓價重回2016年、2017年水平。 事實上,樓價下跌形成財富螺旋式下跌,據利嘉閣研究部的數據指,今年第三季二手成交註冊登記之中,接近2成屬於蝕讓個案,為2009年最高水平,特別是近幾年入市的個案蝕讓比例就更加高,令到財富出現蒸發的現象。 另一方面,即使二手業主未沽出手上的單位,但隨着樓價下跌,單位亦有機會陷入統計上的負資產。按照金管局數據,上季住宅按揭負資產達到1.1萬宗,逼近去年底1.2萬宗的近19年高位。 上季二手成交 近2成屬蝕讓 雖然帳面上的負資產不代表小業主陷入「Call Loan」(提早還款)的危機,不過難免對業主們造成心理壓力,情願在財政紀律趨向嚴厲,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以應對風險,形成「負財富效應」。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解釋,財富效應有分「虛」與「實」兩種,實的是收入增加,在消費上會更加闊綽;另一種是資產增加,而資產亦須視乎是甚麼資產,認為樓價升跌造成的財富效應不及股票、證券上升,因後者可以隨時套現。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劉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