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4, 2024 星期日 微雨 22° 66%

按息2年倍升 衝擊50萬戶家庭消費 紛減外遊省支出 業界籲再出招穩樓市

本港息口持續高企,「息魔」來襲,衝擊港人消費信心。全港50萬戶供樓家庭共約135萬人,佔本港人口約兩成,在加息下每月供款急升3成,以一個樓價500萬元的細單位計算,每月供樓支出增逾3,500元,折合17.5億元,未能投放在本地消費市場,而未來息口仍高居不下,消費更趨審慎。 今年香港恢復通關,雖然旅客重臨,首9個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升18.6%,但復甦仍不似預期,港人北上消費成為趨勢,零售商戶憂慮消費市場前景。港人減少消費或轉移北上消費,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按揭息率飈升,市民供樓壓力大增。 在過去兩年多,面對拆息上升,以及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P)影響,供樓按息由2021年低位約1.4厘,上升至現時約3.375厘,上升近2厘或1.4倍。若果以一個樓價500萬元、7成按揭、及30年還款期計算,相當於每月供樓開支由原本約1.19萬元(註:與2021年人口普查的業主供款中位數相若),上升至約1.55萬元,每月多供3,562元,升幅達3成。 50萬戶倘月供多3500元 涉18億 新入市的買家面對供樓壓力更大,因為新造按揭利息高達4.125厘,同樣以相同樓價、按揭成數及還款期計算,每月供款更達1.7萬元,較2021年增加5,051元,升幅達4成。 事實上,按政府統計處202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顯示,全港大約44萬戶家庭有未償還按揭,連同2022年全年及2023年首10個月大約錄得約8萬宗住宅成交,假設約7成交易需要承造按揭,約新增6萬戶,換言之,全港面對加息壓力的家庭估計就有約50萬戶,以平均每個家庭有2.7人計算,相當於有135萬人飽受加息之苦。 在供樓開支節節上升的同時,市民工資無明顯增長,全港最新家庭入息中位數為3萬元,而私樓家庭月入中位數約4萬元,較2021年底時,高6%至10%,但薪金升幅追不上同期供樓開支大增3至4成。按照上述500萬元細價樓,舊有按揭供款約1.55萬元,對於私樓家庭月入中位數約4萬元,供款佔入息比例近40%,相較2021年約3成有所上升,壓縮了市民在其他生活消費開支的空間。 以50萬個家庭、每個月供樓增加3,500元計算,相當於每個月多達17.5億元不能夠投入在消費市場。 有在過去周末入市置業的年輕買家廖先生坦言,面對持續加息,理財會更審慎,除了減少旅遊,亦會改用公共交通工具取代駕車出遊,甚至不排除賣車以節省車位租金支出;而另一位林先生稱,會減少旅遊及買衣服支出,以應付持續加息。 學者倡減印花稅 釋放購買力 除了加息之外,本港樓價從2021年高位下跌接近2成,負資產宗數亦突破1萬宗,負面的財富效應令到業主們產生心理壓力,在消費及財政紀律更偏向更為審慎(詳另見文)。 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加息後供樓利息增加不少,因為本身基數比較低,相較下現時加幅頗誇張。他建議,政府以減少地租、差餉令到商舖租金可以調整,增加本港商戶競爭力。同時,透過供樓支息扣稅、下調買樓印花稅,釋放市民購買力。 另外,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指,加息令供款增加及樓價下跌形成負財富效應,影響消費的因素都有出現,但認為消費市場最大問題是本港服務及產品競爭力不足,令市民選擇離港消費。 事實上,地產界方面,則希望政府能夠推出穩定樓市措施,避免樓價持續下跌,最終影響本港經濟及消費市道。(系列之一)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劉婉雯 報道系列 : 解構消費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