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街道上遇見到一個中年婦人狠狠地和兒子說:「你記住自己今日講過的這句說話:你不要買樓。」又是司空見慣的兩代爭執,上一代希望幫助下一代去置業,但新一代往往不領情,因為在他們眼中,當下是一個亂世。其實在烏克蘭、加沙才叫亂世。眼前的香港其實是天堂,當資訊影響到年輕人將天堂當了亂世,這可能是一種悲劇。那位媽媽想年輕人去置業,買的不是賺價機會,而是想為年輕人買將來的保障。
日前傳媒報道騰訊副總裁姚曉光以7,000多萬低價賣出名鑄令市場譁然,又有傳是內部轉讓,有關成交不少資料仍未詳盡,但是網上討論區已有人幸災樂禍取笑筆者買入名鑄的類似複式單位出現虧損跌價,收到消息的時候我正在佐敦某茶餐廳門口等外賣中,知道之後個人最關心的仍然是我的「茶走」和奶油多士,所謂買入樓價的意義的而且確是買入當時的金錢代價,但更重要的是將來賣出時候的價值。
如果筆者對前景仍然有信心的話,投資期中途有價格調整意義未必一定大,何況縱使樓價出現下跌,本來勝敗乃兵家常事,很多時新一代都被誤導認為上一代擁有財富是因為「好命」,但其實從來考驗都是存在的,能夠經歷考驗而談笑用兵的完全都是磨練的結果。同樣新一代將來都要面對一眾的考驗,應該要掌握機會去磨練,香港現今的躺平及「hea」文化,將來會在高競爭年代下後悔莫及的。
盲目定期存款 錯過投資機會
現在的高息定存有5厘,很多人是錯誤地認為做定期存款是「無得輸」,所以不值得去做投資,這是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在決策過程中,如果假設做半年定期是可以獲取最高息的,其實也等於放棄了去掌握做定期期間出現的機會,這個就是機會成本,而做定期高息亦無法掌握到未來6個月至20年的投資機會,這正正是房地產及其他投資工具有,而定期沒有的,定期只適合於投資配套裏面的現金流部分,息口高的確可以做多一點,但是不可以將長遠的投資機會都投入空窗期。
目前所謂的樓價下跌,是過去數十年內從未出現的資金氾濫及定期存款金額破新高的世代。我們見到樓價調整的同時,租金不單只連續8個月上升,在政府宣布減辣之後,我們發現以現金一筆過付款買樓的人有增加的趨勢,不單只是這樣,連租務成交都多了租客傾向一次過支付整整一年的租金,這種富有效應和樓價下跌成為奇妙的交響樂,很多人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下跌例子作推演,筆者實在是不能認同。
撰文 :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
欄名 : 大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