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7, 2024 星期一 間有陽光 幾陣驟雨 31° 76%

深圳搶人才加入戰圈 香港不得不防

2023-11-02    星島日報
港府去年底推出包括高才通等搶人才計劃,實施將近一年,成效遠超預期。深圳昨天似仿效香港做法,公布吸納高質量人才政策文件,當中推出類似高才通措施,並以落戶補貼吸引境內外人才,符合資格的港澳台人士也受惠。此舉反映深圳眼見香港挖走了一批高端人才,為了加快促進創科發展,也不惜加入搶人才行列。香港要在人才爭奪戰中勝出,除了定期檢視現有政策的誘因外,更應加強本港在教育方面的優勢,以鞏固自身競爭力。 針對港短板重啟落戶補貼 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發表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了加快將深圳建設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全方位打造創新之城,提議實施更積極、更開放和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從人才引進、培養、開發、使用和服務五方面發力,以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餘力的態度吸納不同的境內外人才,打造關鍵產業領域人才的蓄水池。 雖然文件未有具體細節,但從政策方向看旨在爭搶高科技和新興產業高端人才,與香港高才通同出一轍。首先,深圳聚焦人才範圍主要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高端裝備、低空經濟、新材料等領域。這與本港近年全力推動創科發展,將資源投放在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生物科技、醫療科學、先進製造業和新材料、金融科技等範疇,對相關人才需求出現重疊,意味兩地均在爭奪相同領域的人才。 此外,文件提議新設立「青才匯」項目,引進35歲以下的博士畢業生、境內外知名高校碩士及本科畢業生,分別給予相應生活補貼,符合條件的外籍、港澳台青年均可享受同等優惠。 「青才匯」可謂是香港高才通翻版,相信是深圳當局眼見高才通在吸納人才成效顯著,也有樣學樣。港府原定目標是在今年內透過不同人才計劃吸納3.5萬名專才,沒想過反應奇佳,截至9月底,共收到16萬宗各項人才項目申請,逾10萬宗獲批,提早超標完成,而在眾多獲批人才中,高才通便佔了約4成。為了吸納更多優秀人才幫助香港發展,港府更將門檻由全球百大名校放寬至184間,令深圳不願落後於人,也加入人才爭奪戰。 港應研究住房津貼可行性 深圳在短短40多年間,能從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經濟特區,再成功轉型為舉世知名科創中心,關鍵是當局從來都非常重視人才,不斷出台政策招攬全國各地人才,並提供事業平台、科研經費、團隊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攬子政策包,加快深圳經濟產業發展。現在眼見香港在搶人才收到明顯效果,深圳決定重啟人才補貼政策,包括為租住非保障性住房的人才發放租金補貼,又為人才的子女提供入學或轉校支援服務,並幫助人才父母落戶深圳提供便利,解決人才居住、生活問題,明顯是針對香港高才通計劃沒有為人才提供補貼的短板,冀能以這些經濟誘因搶回部分高端人才。 這是深圳繼9月推出多項措施鼓勵港人北上消費後,再推新猷與本港爭搶人才,顯示深圳視香港為合作夥伴,也同時是競爭對手,通過良性競爭來促進經濟發展。港府切勿對這些競爭視而不見,應盡快檢視搶人才的誘因是否足夠,畢竟香港生活成本高,要留住人才須緩解住房貴問題,要與深圳搶奪人才,應研究引入住房津貼可行性。 香港當前最大優勢是教育方面,尤其是中學文憑試(DSE)獲國際認可,從40%高才通安排子女入讀官津學校,63%讓子女讀DSE課程,可見內地專才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不惜循高才通來港為其升學做好鋪墊。因此,港府宜善用DSE課程優勢作吸人才賣點,使人才的子女來港升學,待其學成之後眼看香港充滿機遇,更願意留港發展,長遠為香港人才庫補充新血,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