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先後有龍頭房地產企業債務「爆雷」,衝擊樓市表現和市場信心,令疫後復甦步伐不穩的總體經濟百上加斤。惜至今為止,未見到當局推出有力的措施穩定局面。債務風險持續惡化,加上市場正形成通貨緊縮的預期,這場經濟危機必更難收拾。最令人擔心的是火燒連營,衝擊銀行業,房產與金融兩大支柱產業倒下,市場信心崩潰,說不定中國經濟危局就成為今年壓軸登場、威脅世界經濟的超級灰犀牛!
這場房地產泡沫非一朝一夕,過去長年的寬鬆貨幣環境,樓市泡沫製造天量的財富效應,支持經濟快速增長。有統計顯示,內房計及建築等相關產業的產值,佔內地本地生產總值(GDP)比例近兩成,而土地出讓收入及房地產的稅收,則佔地方綜合財力近五成,佔城鎮居民家庭資產六成。
內地經濟包括外貿、消費、固定投資等多方面增長失速,企業與居民收入下降,面對手頭的物業資產價格大跌,流動性萎縮,部分更不再為物業供款,又或叫停項目投資,故見全國爛尾樓處處。如是者,樓市無法正常運作,房企銷售停滯,資金無法回籠,非但中小型房企難以生存,就連大型房企都出現債務違約,打擊市場信心,也令當局推出的各項放寬調控、刺激樓市交投措施,起不到多大作用。
在金融體系,內地房地產貸款餘額超過50萬億元人民幣,可想而知內房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內房業鏈條長,影響面廣,一旦出事,受打擊的非是這單一行業,連帶上游原材料、建築、裝修、家具、物業管理、基建、法律與金融服務等行業都受牽連,負面的財富效應更在衝擊消費與投資信心,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削弱中國資產在外資眼中的吸引力,也令當局的內、外「雙循環」戰略陷入失靈。
作為房企主要債主的銀行,如今是「熱鍋上的螞蟻」,皆因將面臨承擔更大的不良貸款甚至壞帳撥備風險,威脅金融系統穩定。今年以來,貸款需求疲弱,而為了確保市場流動性充裕,有力穩經濟,當局已促成銀行下調融資利率,損及銀行利息收入。如今作為內銀業單一大客戶的房企接連爆煲,銀行的房企貸款質素固然響警,所謂「火燒連環船」,這些年為房企提供融資渠道的基金信託等金融產品亦等着連環爆煲,金融體系潛在風險暫無法估量。
本來,中國資本帳目尚未完全對外開放,大不了就關門進行大規模債務重組,休養生息一段長時間再謀翻身,情況就如2015年A股大冧市一役。問題是,今時不同往日,這幾年中美博弈,地緣政治風險本就讓不少外資離場不返,若然中國經濟再現重大危機,只怕會加速全球與中國脫鈎,不利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中國的金融開放無法打響,非但國家經濟升級轉型受挫,靠推銷中國資產賺錢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亦會被斷財路;大量在港上市的中資與港資企業在內地的投資表現「滑鐵盧」,港股估值只怕低處未算低,香港銀行業更面臨信貸風暴。故這場內房債彈,非但中國經濟當災,也預示香港經濟危機快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