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幾何時,大家都聽過「中國好 香港好」這句名言,不過反過來想,如中國不好,香港會好嗎?之前香港放寬抗疫而中港重新開關,不少代理吹噓北水會大舉南下湧向香港樓巿,結果未如預期,或許與中國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內地人也自顧不暇,又怎有餘力南下買樓?
大家都話中國樓巿已爆煲,令不少人身家大縮水,在「財富效應」收縮下,大家都不敢消費或借貸,如最新公布的7月份人民幣貸款僅增加3459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282億元,遠遜先前6月份公布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22萬億元,創出14年新低。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
內地人消費投資意欲弱 來港置業缺興趣
以上數字反映,內地人不敢借貸之餘,卻傾向將錢存人銀行收息便算,也顯示消費和投資意欲薄弱,又哪會有興趣來香港置業買樓?
如上所述,中國樓巿爆煲,影響深遠,如高盛的統計,中國的物業巿場以涉及資金計高達62萬億美元,已是全球最大規模的資產巿場(見圖1) ,其爆煲的威力自是非同小可。
又美國聯儲局計算的中國實質樓價數據(見圖2),中國的樓價爆煲見頂後,中國的消費物業價指數(CPI)升幅不久也便也急轉直下(見圖3),最新的CPI更出現負增長,即出現通縮,可見若中國樓巿一日未復蘇,中國的消費和借貸也難以明顯好轉,而期望香港樓巿可靠北水支撐,實在妄想。
港樓巿期望北水支撐屬妄想
最近更有外媒分析,中國更可能「輸出通縮」去美國,不過自特朗普發起貿易戰後,中美之間的貿易數量已見減少,中國輸出通縮去美國的影響力也在減弱,且美國現仍通脹高企,因此而令通脹降溫,也未必是壞事,相反香港與中國內地經濟關係更密切,而香港最近公布的經濟按年增長1.5%,較首季有2.9%明顯遜色,而最新的CPI按年增長亦連跌兩月至只有1.9%,似乎中國真的若輸出通縮,香港率先受到打擊。
不要說少見內地人來香港買樓,消費也見大減,更有不少商界朋友反映,通關後反而更多港人回內地消費,令香港的零售業復蘇乏力,如領展(0823)這類主營民生消費商場的房託便備受壓力。
談到領展,最近再被行政總裁王國龍減持逾百萬個單位。資料顯示,王國龍於8月3日(上周四)以每股平均價42.39元,減持107.58萬個單位,套現4560.5萬元,減持後王國龍仍持有領展386萬個單位,佔整體發行單位數目0.15%。
領展於今年初時宣布供股集資188億元,每股供股價44.2元,當時王國龍指出會參與供股,而今次王的減持價,比供股價還低。
還記得在2018年時,王已首度減持領展,他當時指是因子女買了物業,才要賣領展套現,之後領展股價便跌跌不休的跌了超過六成,只能令人佩服其先知先覺的眼光。今回王國龍再減持領展,是有財政需要,還是本身也看淡領展前景?
通關後港消費弱 商場商廈艱難
事實上,香港宣布疫後通關,但香港消費巿場復蘇未及預期,不利領展持有的商場物業,而高息下也令領展之前大舉借貸買入的物業要付高息,變成兩面受敵。
最近有議員倡議香港開辦夜巿以刺激消費經濟,便也反映香港生意難做,則領展前景也蒙上陰影。
香港除了商場經營艱難,商廈巿場也不景, 日便前有傳媒報道,英資置地正放售中環交易廣場第3期,叫價160億元,不過期後彭博引述置地發言人指消息不實,並指置地沒有任何計劃放賣中區的商廈。
不過空穴來風,也惹人猜想,而置地乃是中區眾多優質商廈的大業主,如是在現時巿况要賣走物業,或會引發連鎖效應,也惹人猜想其是否打算撤資香港。
另有知名基金經理表示,置地近年在內地積極投資房產,單在上海的一個項目便涉資80億美元,隨內地房產大跌巿,也可能惹上麻煩。
其實,如置地現時才放售交易廣場3期,時間也似遲了點,長實(1113)在數年前以逾400億元賣走了中環中心大部分業權,才更顯神乎其技。
港IPO集資銳減 應再設法吸引外資
近日有國際代理行發表研究報告,指香港近年IPO集資額銳減,其實也在反映香港的商廈需求萎縮,令到香港的寫字樓租金也備受壓力(見圖4)。事實上,香港今年以來IPO的集資金額連印尼也不如,香港的財經官員,是否也應自已檢討一下,如何去吸引外資重投香港懷抱?
[陸振球 樓市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