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 2024 星期六 雨 25° 93% 強烈季候風信號

社評:市區重建高買低賣 7年樓齡價可檢討

2023-07-20    明報
【明報社評】負責舊區重建及舊樓復修的市區重建局,帳目9年來首次「見紅」,雖然去年入不敷支的原因主要是要將項目減值撥備,但預示未來兩年踏入收購高峰期,赤字情况將會加劇,所以需要向特區政府借貸應付。由於地產市道導致的原因,無可厚非,但重建舊區收購價參考「同區7年樓齡」的模式,則需要及時檢討,否則市建局項目愈多,虧損愈大,成為無底深潭。舊區重建計劃不能停,舊樓復修工作更有迫切需要,現在是時候釐清不同部門的職能,市建局是執行單位,政府有責任支持,立法會議員則需要及時對「同區7年樓齡」收購價參考指標重新定義,並在社會層面達成共識。 舊樓失修成盡快重建壓力 舊區重建需要新經營模式 全港有超過27,000幢樓宇的樓齡達30年或以上,其中約兩成被評定為「失修」或「明顯失修」狀况,樓齡超過40年和50年的狀况,更加令人擔憂。這些舊樓遍佈全港,但多集中在旺角、深水埗、九龍城及中西區等舊區。市建局的兩項核心任務,是舊區重建,以及舊樓復修,但工作不可能追趕市區老化速度,若此類失修樓宇再不復修或維修保養,預計至2030年,將會有超過2萬幢樓宇瀕臨「失修」或「明顯失修」狀况。年前有馬頭圍舊樓坍塌造成人命傷亡,近日舊樓外牆石屎剝落接連發生,昨天的一宗,就有一名路人受傷。 舊區重建和舊樓復修是相互作用的兩項工作,如果重建就毋須復修,復修保養好就可以減少需要重建的壓力,但當然不能任選其一而為之,也不是先後次序的問題,兩者必須同時進行,因為香港樓宇老化的速度,取決於復修是否及時到位,市建局對此的定位是「成也復修,敗也復修」,但舊樓復修的問題多多,沒有保養基金,業主立案法團失職,主要是過去沒有強制執行保養計劃的後遺症,誠然,市建局已經做了很多「額外」的工作去促成舊樓復修,市建局資助復修計劃已經投入190億元,復修樓宇達到7700棟,但畢竟是僧多粥少,而且問題積重難返。 市建局成立至今22年,舊區重建項目約80個,這些精挑細選的項目,成本甚高,但基本上能維持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餘。這套「經營模式」的成功,完全取決於地產市道的盛衰,2021年度錄得淨盈餘65億元,其中64億元來自比往年更多招標和獲批項目,以及聯營發展項目所分得的盈餘增加。而去年錄得35億元淨虧損,其中30億元是為項目減值撥備。 市建局目前向特區政府申請提高借貸限額,從60億增加到250億元,的確可以解一時之困,政府應該予以支持,但長遠而言,市建局要不斷借貸度日嗎?借貸上限也要逐年提高嗎?市建局財困的結構性因素不改變,借貸也會成為無底洞,「深不可測」。 地產市道的影響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市建局的重建項目,在房價高企期間收購舊樓,但重建完畢時,樓價已成明日黃花,市建局相當於高買低賣。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奉行20年的舊區收購價參考「同區7年樓齡」的模式或成為昨日黃花,這個政策是否繼續下去,是市建局今後財政能否健全的關鍵。 房地產市道出現結構性變化 一本通書看到老並非可持續 地產市道受金融與政策影響,誰也沒有玻璃球,市建局也只能隨行就市,但收購政策則是人為因素訂定的。參考同區7年樓齡價格的政策,則是成本過高導致重建項目必然虧算的結構性因素,這個政策是當年經過討論後的社會共識,但不能一本通書看到老,既然房地產市道已經出現結構性變化,近30年的長期升市期似乎已完結,這個收購政策也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有一種意見認為,如果改變這個參考同區7年樓齡價格的政策,就有違舊區重建的初衷,是耶非耶,可以討論,但究竟應該是7年,還是6年或者8年,為什麼就成為討論禁區呢?立法會有責任去重新釐定一個新的政策,經過廣泛討論,形成新的共識,使市建局可以在新的經營模式下,重新上路。 市建局在未來兩年將踏入收購高峰期,如果沒有一個能夠令市建局達到收支平衡的模式,舊區重建計劃也難以維持可持續發展。一套新的收購政策需要時間達成共識,與此同時,市建局可以繼續執行「善用資源、盡用資源」的理念,樓換樓是舊區重建賠償的兩種方法之一,在目前地產市道難以逆料的情况下,市建局與舊樓業主同樣處於不可預測的境地,業主對樓換樓的接受程度也會提高。 住屋問題影響千家萬戶,劏房居民等公屋,舊樓居民等重建,兩者都是為了改善生活環境,特區政府有責任為市民提供對更美好生活的願景,加快建公屋是其中一項,促成舊區重建和舊樓復修,也是政府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