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3, 2025 星期一 間有陽光 15° 48%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高息未見頂 大額投資縮

中港通關理應有利投資市場回勇,可是數字顯示大額工商舖投資,今年上半年不升反跌。歸根究底,高息環境令投資者卻步,難以扭轉投資市場弱勢。 據戴德梁行指,通關後已步向復常,但投資者在高息環境下仍普遍審慎,2023年上半年截至6月中旬大額非住宅物業投資市場(逾億元成交)暫錄得31宗,總金額為181億元,每宗平均成交金額近6億元。按成交宗數計,按去年同期下跌45%。至於中原工商舖近期數字,上半年暫錄得約34宗逾億元成交,涉及總金額約105.59億元,對比2022上半年約68宗及360.85億元、以及2022下半年約43宗及267.27億元都有明顯差幅,反映經濟環境疲弱影響投資市場表現。 疫情持續3年,大額投資市場數字下跌,當時市場人士普遍相信,買賣淡靜很大程度上因疫情衝擊,而涉及工商舖屬商業活動,封關下受阻礙最大,故此當時預計,只要疫情完結,香港與外地通關,而最重要若與內地恢復往來,投資市場可望重新興旺。 拆息續抽升 投資者難「計數」 結果通關已接近半年,大額投資市場不僅未見反彈,成交宗數更向下。通關後情況不似預期,未見中資來港進行大型投資,或多或少因內地經濟亦在復甦階段,因此資金尚未回復疫情前水平,但長遠來看,內地動力仍非常強勁。 投資市場淡靜,關鍵始終是息口。只要看看HIBOR拆息由一年前低於1%,升至近期突破5%。與住宅市場最大分別,是工商舖絕大部分成交均來自投資者入市,而承造按揭多為H按,現時單計H按息口已逾6厘,實在令很多投資者難以「計數」。以2022年為例,戴德梁行數字顯示,逾億元買賣,42%買家為基金相關,因去年多個外資基金趁低息踴躍入市,連環掃工廈,令投資市場並不淡靜。息口短短一年急升,而向來對息口極為敏感的投資基金,成本大增,投資意慾急降,故上半年極少出現基金入市,大手市場少了重要一大勢力,數字難免遠不及去年。 按下半年走勢,美國聯儲局已有預告,下半年尚有一至兩次加息,更預料短期內不會減息,換言之,息口高企情況料維持至明年,對大額投資市場定造成衝擊。因此普遍預計,除非中港經濟復甦進度理想,否則下半年大額買賣市場亦不會暢旺。 近來市場仍有零星大手買賣,例如一名資深投資者以4.7億元沽出天后英皇道酒店項目,持貨6年蝕逾3億元。新買家為發展商,購入作重建,成交反映兩大啟示,一是當市場出現業主急套現而大減價,便會有財團趁機執平貨出價承接,故「跳樓貨」仍會有一定吸引力。另外,現時物業回報率主要約3至4厘,不足以抵銷借貸成本,必須透過增值,例如可重建項目,才會令財團感興趣。若單一物業,收取約3厘回報,對投資者來說,吸引力不及放入銀行做定期。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