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18, 2024 星期六 微雨 24° 80%

疫後旅客新常態 零售業尚未迎來春天

2023-07-04    經濟日報
過去3年,本港零售業受疫情影響逼入寒冬。翹首以待的旅遊、零售等行業復甦近在眼前。但有研究指出,本地零售業按漸進式復甦,今年首幾個月依賴本地消費,或需數年才可以重返以往高峰。有零售品牌及食肆即使捱過3年「史上零售寒冬」,期望通關帶來春天,卻紛紛相繼結業。 另一方面,人手不足影響本港接待能力,窒礙本港復甦。早前世邦魏理仕調查亦顯示,通脹下成本上升及人手不足為現時零售商面對最大的挑戰。2月初全面通關後至今過百日,旅客重臨香江,有不少意見認為旅客回歸可推動本港零售業復甦。事實又是否如此? 政府旅發局多管齊下吸旅客:為迎接2月初通關,特區政府推出「你好,香港」的大型宣傳,多管齊下向全球推廣香港經濟亮點、文化深度新體驗等。 正當政府努力吸引旅客回歸香港,本港出境人數復常後急升,甚至超越入境旅客數字。就今年清明節及復活節為例,作為復常後首個長假期,離境港人錄得102.2萬人次,同期的訪港旅客僅錄得31.5萬人次,當中79%為內地旅客。數字顯示,離境港人的人次是入境訪客的3.2倍。零售餐飲業未見旅客強勢回歸,先見本地客外流,市道未如預期暢旺。 自由行旅客的蛻變:疫後訪港旅客行程更多元,從過往單純的購物和吃喝玩樂等,轉變為追求新的體驗,包括遠足、露營深度遊或文化城市漫步等活動。旅客不再僅僅於傳統旅客旺區活動,新的打卡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等富有人文特色的景點也大受歡迎。不過這些改變無疑為零售商帶來新一輪的挑戰。 多年來,國際品牌來港開設分店,冀以港為據點,主打內地旅客。以往香港是內地人首選境外奢侈品「爆買地」,但由於疫情限制旅遊3年,加上網購便利、人民幣貶值等因素的影響下,境內外奢侈品的差價收細,中國人現已習慣了在境內進行高消費。他們在名店消費,有專屬的客服貼身照顧,更容易買到新穎的款式,進一步削弱內地消費者的出境意慾。久而久之,香港作為購物天堂地位已大不如前,有些國際奢侈品牌甚至決定摒棄香港,選擇在內地的一線城市開設更大、更高級的旗艦店。 政府須與業界 商討應對 復甦仍有賴政府支援及協調:政府大力向全球推廣香港,但筆者認為送贈機票、消費優惠券等僅屬一次性消費,一旦定期提供多次優惠,旅客因而產生慣性心理,長遠對旅遊零售業均無禆益。另外,政府及旅遊業冀吸引高增值過夜旅客,重點更需要「說好香港故事」,重點打造及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性旅遊城市的形象,為經常來港的高消費旅客帶來新鮮感,並提升他們的吃喝玩樂體驗。其次是加強官方的宣傳推廣,譬如在內地流行的社交媒體上如抖音、小紅書等介紹新的旅遊景點和吃喝新潮點等。 政府需要與各部門旅發局、航空、酒店、餐飲和零售業攜手合作,一起商討如何有效應對疫後旅遊業的新常態,爭取釋放高端旅客的消費潛能。 距離迎接暑假旅遊高峰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政府各部門需通力合作,互相協調,加強各區交通配套、推廣方案,全力推動旅遊零售業復甦,方能成功吸引旅客繼續訪港,令香港大放異彩。 撰文 : 溫運強 世邦魏理仕香港顧問及交易服務——商舖部主管兼資深董事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