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經濟日報
房委會發言人上周表示,鑑於租置計劃回收單位在過去兩次的銷售計劃中反應正面,經檢討後,為加快出售租置計劃屋邨未售單位,決定恒常化出售租置計劃回收單位。
翻查租置計劃的政策解說,是房委會提供的資助自置居所計劃之一,對部分公屋居民而言,要應付例如購買居屋之後所增加的住屋開支,租置計劃初期政府曾估計是當時平均租金的5倍,不容易應付。但根據租置計劃,公屋居民購買自住單位後,每月的住屋開支大概是當時租金的兩倍。因此,租置計劃填補房屋階梯之中的租住公屋及居屋之間的空隙,讓公屋居民有較多負擔得來的自置居所選擇途徑。
學者曾力撑 可帶來多重效益
據房委會資料,現在約18.4萬個租置計劃單位中,約有3.2萬個單位(即17%)仍未售出,平均售價約為50萬元,價格由14萬至123萬元不等。
租置回收單位恒常化出售,或有人會重提重啟整個租置計劃,亦即重新推出更多可供選購的出租公屋。其中團結香港基金會曾多次提及相關議題,數年前學者王于漸曾提出重推租置計劃可為政府帶來多重效益,以應對財赤預算,同時可為政府帶來印花稅、註冊費等額外收入。除公屋租戶受惠外,出售公屋收益可用作建設社會,令全民受惠。另外,置業人士增加,可激活連串的經濟活動,如法律、金融、裝修等服務的需求,為不同行業帶來機遇,有助提振低迷的經濟。
團結基金:省支出完善社會保障
唐榮找來2022年房屋統計資料(見表),截至去年3月底的數字,房委會約有81萬伙公屋,如果每個平均市值200萬元計算,總值是1.6萬億元,400萬元一個單位計算,市值攀上3.2萬億元。過去團結香港基金會報告中提到的公屋私有化,曾形容一個市價月租2萬元的單位,公屋租金可能只是3,000元,變相政府每月補貼1.7萬元予住戶,10年下來,不計租金及市價調整,津貼也超過200萬元,20年下來津貼並不止400萬元,其實等同送出一個單位的成本。
團結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等,兩年前亦曾撰文提到,重推租置計劃可大大減輕港府財政負擔,節省的支出還可作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之用。
由於公屋建設、維修費用龐大,加上單位以遠低於市價的租金出租,按現值推算,港府要為每個公屋單位提供大約240萬元的資助,長遠為港府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相反,港府一旦出售單位就會帶來額外收益。假設將單位定價為200萬元,只需出售現有公屋單位的一半,即約40萬個單位,就能獲得8,000億元收入,相當於港府財政儲備總額。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