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服從多數」是決策的基本原則,從公共政策,到家庭內部決策,往往都會按此原則作決定。惟社會實際運轉時,狀況往往相反,極少數堅定不移不肯妥協的人士,成功獲大多數人遷就。
《黑天鵝效應》作者兼著名哲學作家塔利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在暢銷作品《Skin in the game》中提到一個故事,他與一位嚴守猶太教規定的朋友在美國參與聚餐。他一度以為友人會因為飲食戒律,取用食品時受限,結果意外發現原來美國大部分飲料都有猶太潔食認證,本身是美國人的作者對此懵然不知。
明明遵守猶太飲食戒律的人,只佔美國總人口不到0.3%,為甚麼能令美國大部分飲品都通過認證?這是因為如果要將飲品分成有認證和無認證,便要在存倉和運輸等各個環節區分,麻煩程度大增,而猶太人佔比雖少,但在潔食問題上絕不妥協,反而大部分人對食用經猶太潔食認證食物問題不大,於是成功迫使全美國作出讓步。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在英國,嚴守飲食教條的虔誠穆斯林,只佔3%至4%人口,但英國大部分肉類都經清真認證的,幾乎七成從新西蘭入口的羊肉都有認證,作者稱之為少數法則。
書中談到的例子相對中性,甚至是正面,猶太和穆斯林飲食認證對社會不會損害一般人;在少數人堅持之下,供傷健人士使用的設施普及,更是好事,惟少數法則,也可以有極為負面的影響。
英國倫敦樓價急升,當地人怨聲載道,呻買不到樓,主要因為供應不足,公眾大致同意應該加快覓地建屋步伐。英國倫敦交通局(TfL)去年獲地方議員通過,將其位於倫敦北部科克福斯特斯(Cockfosters)一個停車場用作建屋,卻遭到居民群起反對,在諮詢階段收到逾2,800份反對意見。
倫敦居民怕失停車場 阻建屋
項目原意絕對正面,計劃興建351伙居所,當中4成是可負擔房屋,在嚴峻的住屋短缺之下有迫切性,並設有4,000平方米開放空間和商業設施,而且項目鄰近地鐵站,落成後住戶通勤方便,賣地收入撥歸庫房,社會整體受惠。偏偏居民強烈反對,主因擔心泊車位不足,希望保留停車場。
住屋問題影響整個倫敦,地區居民無疑是少數,可是,建屋的好處是將來的,因房屋供應增加而得益人士,尚未獲益,不會發聲支持,居民利益受損卻是現在的,馬上大聲反對,積極動員,地區議員游說下,當時的交通大臣夏博思(Grant Shapps)介入,叫停這個獲地區議會同意的計劃,至今未能推進。
英國很多發展計劃都遇到類似問題,質疑四周很多土地,為甚麼偏偏要在我們這裡發展?受影響人士難免有這種心態,人之常情,未必需要苛責,成熟社會亦的確應該尊重反對意見,卻導致有利整體的項目很易被少數人拖死。
撰文 : 林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