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房住不炒」機制逐漸完備,不止一家官媒呼籲優化樓市調控政策,中央本月推出組合拳的呼聲也正在增加。內地疫後經濟反彈未如預期,民眾超額儲蓄未有轉化為投資消費,而房地產市場低迷,正從上游牽制整個經濟復甦大盤,穩樓市可謂就是穩內需、穩消費。
地方調控繁頻 成效並未顯著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地方政府各自對樓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成效未彰。鞏固信心有需要從全國層面,推出一籃子優化政策,也適宜較多在供給側着手,保障和滿足好民眾買樓自住需求。
內地樓市在一季度釋放前期積壓需求後,顯著降溫,供需兩端均表現低迷,5月百城新房價格按月止漲轉跌。民眾買樓意慾不振,不少有樓的人亦選擇提前償還按揭。銀行業績也因此受壓,並設置提前還款門檻,「提前還房貸要排隊」成為近月熱話。
樓市產業鏈涉及上下數十個行業、上億個工作崗位,撑起近四分之一全國經濟活動。樓市不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投資和消費信心,民眾有錢也寧可作預防性儲蓄。全國住戶人民幣存款去年雖破紀錄大增17.84萬億,今年也未出現報復式消費。樓市所產生的賣地收入,更事關地方政府償還債務能力,茲事體大。
各地方政府因此都在發力穩住樓市。今年來已有十多座城市優化限購政策,北京、深圳這些一線城市也按區域調整限購措施,嘗試在促使非核心區去庫存的同時,不影響核心區域樓價穩定。官媒認為,「一區一策」優化值得更多城市借鑒。
不過,盡管各地方政府近年頻頻出招,全國樓市整體向下趨勢依然未止,可見從國家層面優化政策,對市場恢復信心、穩定經濟大盤實有必要。
完善制度配套 保障買樓權益
樓市恢復動能減弱下,坊間對中央出手呼聲愈來愈高。中指研究院預計,中央及地方政府本月會加快穩樓市政策出台,進一步探索豐富政策工具箱。監管部門據報亦正制定一籃子新措施,包括考慮降低大城市非核心區的首付款、降低代理交易佣金等,並在國務院指導下進一步放寬住宅限購。
其實,中央出手解決樓市痛點早有苗頭。最高人民法院4月對河南法院請示做出批覆,明確了房企風險化解中權利順位問題,將已付款買樓人士獲得房屋交付的權利,置於工程受償權、房屋抵押權之先;若房屋無法交付,買樓者獲退款權利最優先。此舉理順了爛尾樓事件各方利益矛盾,保障了買樓人士財產,對增強信心大有幫助。
而有別於過去多從需求側推出限制措施,有官媒亦呼籲,當局應多從供給側角度尋找突破,摸索新發展模式以穩定樓市。一方面,房子要如期、保證質量地建起來,公共配套要同步到位;另一方面要捕捉不同群體住房需求的最新變化,及時調整供應政策。總之,民眾買得放心,樓市亦自會恢復信心,持續性及透明度是穩定樓市政策的核心要素。
責任編輯:黃鑠安
欄名 :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