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
明報
【明報專訊】政府努力覓地建屋,為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近來採取了不少措施和方法,如提高公營房屋用地地積比率、應用高科技加快建屋、研究重新引入「優化版」私人參與興建資助房屋計劃、將部分工廠大廈重建為公營房屋,並將公屋屋邨內合適的儲物室及空格位,改建為公營房屋單位等。
然而在增加建屋的同時,輪候公屋人數卻仍在增加,有意見認為政府應正視公屋被濫用的問題,檢討及改善現時制度,令更多單位能騰出給予輪候公屋的申請人。
早前一宗凶殺案,揭露香港公營房屋政策存有漏洞,疑犯被揭發曾以逾7000萬購入九龍豪宅後,翌年仍能以「綠表人士」身分買入居屋單位。據悉現行公屋租戶透過綠表申請購買居屋,並不需要作資產及入息審查,只需所有家庭成員簽署同意,若成功購得居屋,將要向房委會交還所居住的公屋。
這個安排原意是鼓勵有能力置業的公屋住戶購買居屋,以騰空其公屋單位給予輪候冊的公屋申請人,令公屋流轉得以加快。但機制漏洞卻給予有心人鑽空子,利用房委會兩年審查一次的空檔,買入私樓之餘,同時享用其公屋戶的優惠去購買居屋,導致公共資源被濫用,對其他申請資助房屋的有需要人士,亦造成不公平。
宜檢視富戶政策 收緊綠表買居屋資格
政府在2017年曾收緊富戶交還公屋條件,由單軌制改成雙軌制,即使住戶在港未持有物業,若入息或資產其中一項超越限額,便須支付如雙倍、甚至市值租金,如未提供審查者,更有可能要遷出單位,但基於多種原因,成效不彰。
在善用公共資源下,政府有必要盡快檢視富戶政策和公營房屋管理條例,包括調高現時綠表申請者的入場門檻,是否能與白表申請者看齊,需申報資產及通過入息審查等,避免被人鑽空子。
日前,政府透露新一期居屋最快年中推出,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討論如何收緊綠表買家資格,估計可能加入條件,要求申請人在買入居屋前的24個月,不得在港持有物業,以堵塞有人利用公屋住戶申報資產審查相隔兩年的漏洞。
筆者認為除限制申請者不能持有香港物業外,持有內地或海外物業亦應作出申報,用以計算資產限額。當然除要申請者申報外,加強審查及提高罰則亦應考慮,以減少公共資源被濫用的機會。
有好的監察機制,才有望改善濫用的情况,加快輪候公屋人士上樓的時間,更有效地善用共同資源。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謝偉銓 銓之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