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經濟日報
兩大填海項目的諮詢期月底結束,有調景嶺居民剛發起了疫後首個示威遊行。將軍澳及交椅洲造地規模固然不能同日而語,但社會疑慮異中見同。
本港眼下可供使用的土地,未敷長遠發展所需,當局有必要預判各界對不同工程的反響,提早備妥理據,積極深入社區,向最受影響人士解說,再於全城廣泛宣傳,以求緩減爭議。
都會駅、維景灣畔等約65名居民昨上街遊行及集會,反對將軍澳灣西部第132區填海及削坡造地約25公頃,興建6個厭惡設施。
跨局攜手解說 履績效顯兼聽
有別慣例,發展局今次兩項填海工程的公眾參與程序,均是1月未有正式公布下低調展開。比起港島西將短暫失卻卑路乍灣海濱長廊5年,調景嶺一帶市民卻要為全港所需,永久與廢物轉運站及垃圾收集站等為鄰,切身利益受損,難怪有立法會議員也形容,當局操之過急。
在當前行政主導的施政格局,社會不再因為反對聲音,事事裹足不前,惟當局為促成長遠整體公眾利益,顯然仍要主動落區闡述全盤理念,直接回應和聆聽不同界別圍繞污染、車流等貼身關切,提供適當保證、甚至補償,才能令前線受影響群眾信服,這是最好選項。
就着交椅洲1,000公頃的造地計劃,有環保團體日前夥拍專業及學界人士提出20點疑問,如工程成本估價過低、辦公室有供過於求之虞等,一些建制政黨或平台也提出過相類聲音。
發展局曾指出,交椅洲對本港長遠發展及建立土地儲備非常重要,可帶來龐大經濟及社會效益。近日社會熱議三隧分流,發展局倘能與運輸及物流局,攜手講解擬議未來興建第4條過海隧道的重要性,既能掃除政府管治「單打獨鬥」的觀感,對各自達成績效指標,相信也會相得益彰。
釐清生態往績 釋除環保疑慮
交椅洲不少工程細節尚未敲定,當局或沒十足數據以佐證己見,惟個別如人工島平均地面高度為主水平基準以上7.5米是否足夠,應已能提出合理模型推算,只要逐點清晰回應,不難爭取大眾支持。
環境保育每每是任何填海造地計劃的主要質疑,3個人工島之間將建有Y形水道,致力避開生態系統。當局倘能釐清昔日為興建機場第3跑道,所建新海岸公園如今的生態成效,今後要再推造地工程,將可事半功倍。
本港開埠以來,政府一直慣用填海造地,以滿足經濟需要,當局現時放眼借助新界推北部都會區規劃,開拓出南金融、北創科全新格局,勢需要更頻繁收回私人土地,連同承諾批出地皮招攬巨企落戶,都是過去較少觸及的範疇,必須及早研判如何應對潛在反彈或異議。
既然本港需要土地,交椅洲填海和北部都會區都已不是做與不做問題,而是如何去做好,當局更要及早積極回應持份者個別疑慮,以理據宣傳推廣整體利益,爭取社會萬眾一心,邁向共同目標。
責任編輯:李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