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不少銀行業界人士談樓宇按揭,大家都對按揭保險計畫予以肯定,尤其是於2019年底,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在其《施政報告》中提出放寬住宅樓宇按揭上限(俗稱「林鄭Plan」),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倘購入單位自用,若樓價為800萬或以下,可申請承造90%按揭;逾800萬至900萬則由90%逐漸遞減至80%;逾900萬至1000萬則可承造80%的貸款。
2022年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再度放寬此計畫(後稱「波叔Plan」),1000萬或以下的住宅樓宇可承做90%按揭;逾1000至1125萬由90%逐漸遞減至80%;逾1125至1200萬一律為80%,此後至1920萬則由80%漸進減至50%。
未有這兩個按保計畫之前,不少上車人士因為當時相對嚴苛的按揭政策,以及發展商在銷售一手住宅單位時,會向買家提供銀行以外的額外按揭下,不少買家傾向購買一手住宅。筆者相信,基於這個原因,政府推出這兩個按保計畫旨在針對二手住宅市場,並規定計畫只適用於「現樓」住宅,「樓花」一概不適用。
現行按保只適用於現樓
筆者明白政府的用意,是希望新政策可惠及有即時自住需要的首置人士,所以沒將它們涵蓋至一手「樓花」住宅買賣,但實際上於執行時,卻產生另外一些問題。
不少首次置業人士,由於情傾一手住宅物業,為了能夠利用按保計畫購買「樓花」物業,他們會選擇採用建築期付款計畫,即在購買時先付小部分首期,待物業建造完成變「現樓」時,才利用獲批的銀行貸款完成物業買賣。這個情況在近年的一手住宅物業預售中非常普遍,以建築期計畫付款的比例,往往超過一半以上,有些更佔總成交量的8至9成。
樓花建築期付款比例攀升
筆者認為,市場出現這種情況並不理想,對於買家而言,建築期付款計畫的價錢一般會較即供計畫為高,直接增加了首次置業人士的負擔。
此外,他們亦須承受一些按揭風險,因為建築期付款計畫的成交期一般以年計,假若他們自身的供款能力、樓價或相關政策在購買後期承造按揭時有變,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貸款額度甚至整個批核,從而窒礙其單位之買賣成交。
對發展商來說,他們之所以申請預售「樓花」,是希望透過預售,早一些收取買家款項,以減低整個發展的財政壓力。政府容許發展商預售樓花,也是希望減低地產發展項目「爛尾」之風險。事實上,現行預售樓花機制的操作是非常嚴謹,發展商在預售中收取的款項須由專人監管,並必須先用於發展所需,以確保不同發展於珍貴的土地資源上可順利完成。倘大部分買家因應按保之要求,只能選擇建築期付款,預售的意義便蕩然無存了。
冀按保計畫可延至「樓花」
至於在銀行方面,他們也面對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是在預售樓花時,他們一般會為準買家提供按揭的意見,包括一些預先批核服務,可惜建築期付款計畫之成交期與購買日期相距甚遠,他們難以在購買當日,預先批核一些在一年或兩年後才承造之按揭,增加了他們工作的難度及變數。此外,因貸款實際支出時期被大幅度推後,令銀行預估的自身資金流增添了不少風險及壓力。
綜合不同人士的意見,筆者認為政府可再度優化現行之按揭保險計畫,容許首次置業人士利用按保計畫購買一手「樓花」住宅物業,令首次置業市民、發展商及銀行業界可達至三贏的局面。
温偉明 嘉華國際營業及市場策劃總監(香港地產)
温偉明 地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