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三月 29, 2024 星期五 間有陽光 28° 64%

何民傑:善用市場力量高效建屋

2023-03-14    明報
【明報專訊】過去10多年,本港房屋供應短缺,住屋開支高企,以及部分家庭居民不適切居所等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解決房屋問題,特區政府責無旁貸,市場力量亦能起關鍵的作用,扮演更積極角色。長和(0001)持有的聯合船塢集團,向城規會申請把位於青衣的香港聯合船塢聯同北面已經閒置多年的政府土地發展為大型綜合項目,興建合共1.5萬個單位,可說是最新借助市場力量高效建屋的例子。 青衣聯合船塢改劃建住宅省時省錢 這個被傳媒形容為黃埔花園2.0的項目,總佔地逾19.9公頃,面積略比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大,申請人建議分為南面和北面地盤。涉及樓面面積近57萬平方米,將興建約34幢27至48層住宅大樓,提供約10,371個私人住宅單位,並設有商業、幼稚園和社區設施,涉20.66萬方呎。至於北面的政府土地,會用於興建公營房屋,估計可建約10幢約22至34層住宅大樓,提供約4704個單位,包括一所小學等。這樣既能夠增加公共房屋的供應,同時也使用靈活有效率的市場力量提供私人樓宇。 政府每年批出土地予私人興建房屋數量大約13,000個,是項計劃一次過便能提供過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對解決房屋問題,提供穩定供應有很大幫助。再加與船塢相連的政府土地,由於沒有道路連接,一直被閒置多年。是次計劃透過重新規劃,能令這塊土地翻生,能夠得以善用。 眾所周知,香港土地資源極其緊張,但開發的新土地,不時涉及收地,需要大量時間、金錢,過程中很可能會引起社會爭拗。即使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方案,透過大規模填海造地,所費亦不菲,亦要用上很長時間。相對今次方案透過船塢重建,明顯亦能較省時省錢,所引起的爭議亦相對少。 船塢改建為大型屋苑最經典例子可說是黃埔花園及太古城。以黃埔花園為例,前身為九龍船塢(又稱黃埔船塢),早在19世紀開始營運,該處曾經維修過不少船艦,而隨着修船業在本港日漸式微,1976年,九龍船塢開始分階段關閉,關閉部分並且建成黃埔新邨。1984年12月14日,黃埔船塢與香港政府簽署換地條款,於1985年將船塢正式關閉,原址改建為大型屋苑黃埔花園,整體環境,社區配套大為改善,並成為數以萬計的中產人士提供的安樂窩。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去年中來港發表的「七一講話」,其中提及「要改進政府作風,樹立敢於擔當、善作善成的新風尚,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香港最大民生問題無疑是安居樂業,多年來市民上車難,住得好亦難。既然香港聯合船塢的業務已不如前,倒不盡早改變規劃,借助市場力量加快建屋,令土地能發揮應有的效益,協助解決積存以久的房屋問題。 107動力召集人 [何民傑 錢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