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三月 29, 2024 星期五 多雲 23° 92%

林筱魯:論中部水域填海的憂懼

2023-03-14    明報
【明報文章】如何造地,素來是社會熱熾討論的課題;就中部水域填海計劃,爭議則更大。坊間有報告稱,大型填海工程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共通問題,包括規劃功能、財務負擔、工程錯判、破壞環境等。該報告談及不少案例,其中以韓國松島作為類比性特別高的例子,指項目被腰斬,香港應以此為鑑。 讓我們先看看松島的發展歷史。松島是近岸填海項目,規模約600公頃,從2001年起邀請外國企業到訪參觀,以公私營協作方式推動,總體規劃藍圖在2005年完成,隨即展開工程,定位是環保及智能。建設內容包括綠色交通系統、節能水務系統、中央垃圾收集處理系統、「數字基礎設施」等,也是全球環保可持續建築認證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全球規劃建築界奉之為智慧和綠色城市的圭皋,是具突破性的典範案例。 韓國松島計劃 並無爛尾 經歷由2001年起至今的種種起伏,包括金融風暴等經濟或社會變化周期的「洗禮」,松島的建設確實出現延誤和改動。但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秘書處及世界銀行韓國辦事處總部先後進駐松島,也不乏國際機構投資或進駐。原來的國際商業城市計劃,並無被「拉倒」或出現「爛尾」。 若說規模碩大的計劃會出現眾多問題,那讓我們看看一些比較「小型」的項目。倫敦金絲雀碼頭佔地只有約28公頃,位於曾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經歷港口工業的衰落,碼頭在1980年關閉。隨後,政府的碼頭更新計劃找來全球知名的發展商,推動歐洲當時最大的市區更新項目。計劃縱然經歷1990年代初的房地產市場崩圍、公司破產、股權轉讓訴訟、銀禧地鐵延線工程延誤超支等問題,依然能在跌宕中站起來,成為東倫敦的金融和購物地標。 從松島至金絲雀碼頭,從一片自然灘岸到破落碼頭,規劃發展過程當中必然有不少共通問題。不論項目面積大小、陸地還是水上、棕地還是綠地、近岸還是離岸、新發展區還是市區重建,都要面對各方面的挑戰,特別是社會經濟周期變化的風險。 面對香港各項陸續上馬的發展計劃,例如中部水域填海、龍鼓灘、將軍澳137區等及北部都會區,關注不同問題,包括融資模式、環境影響、交通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為項目的風險管控做好準備,是應有態度。但若無視本體需要和特性,只執著其一,或找某一個時間節點,以不完全的角度作舉證和下定論,便易失於偏頗。老人家吃飯鯁喉去世的事例常有發生,但不可能因噎廢食。 續抱無名恐懼 必釀將來困局 規劃新地區的過程背後,必然有許多規劃理念——智慧、低碳、暢達、綠色、職住平衡、創新突破等。實踐理想的過程中,尤其是落實規模相對大和時間跨度長的項目,必然會遇上社會經濟周期引發的衝擊,亦會碰到世代間取態有異的挑戰,所以規劃必須留有調節的彈性。但絕不能在經濟下行時害怕、懼怕投資,於經濟上升時憂慮過熱。因為害怕風險而逃避決策,只會令社會原地踏步、一事無成。 現實告訴我們,以往無名的恐懼造成今天的困局。若今天繼續抱着無名的恐懼,自必造成將來的困局。這種下旋式思維,實在無助於推動社會跨步向前,徹底解決土地房屋問題。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林筱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