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0, 2024 星期五 間有陽光 幾陣驟雨 30° 79%

觀望心態 礙中國經濟進一步恢復

2023-02-14    經濟日報
去年11月以來,隨着中國新一屆最高領導班子形成,各種支持房地產、平台經濟等刺激經濟政策的快速推出,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超預期改善,各界對中國經濟的看法顯著好轉,港股和內地A股也隨之出現大幅反彈。 地產未復甦 對刺激政策存疑 如果從去年10月底港股恒生指數的最低位算起,至今年1月底,港股最多升超過8,000點,指數升幅超過50%,相當強勁;不過,隨着港股的大幅反彈,政策刺激帶給股市和經濟的動力有所消化,一些對未來經濟前景信心不足的聲音又逐漸浮現,部分內外資金選擇觀望,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恢復不利。 歸納起來,這些觀點大致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對於當前存在的社會需求不足、房地產銷售遲遲未見復甦的狀況,尚未見到短期可以明顯改善的迹象;其次,對於政府刺激經濟政策的力度和決心存在懷疑,對於政府平等對待國企民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能否不打折扣地實施,有些信心不足。 根據剛剛公布的1月金融數據來看,廣義貨幣(M2)餘額273.81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2.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及2.8個百分點。廣義貨幣的增長一般與銀行信貸有較高的關聯性,而廣義信貸的大幅增長,一定程度可以認為銀行的信貸較為積極,也就是說金融系統在努力增加貸款、支持經濟。 不過,狹義貨幣(M1)按年增長6.7%,僅略高於廣義貨幣(M2)增速的一半,由於狹義貨幣一般與社會需求關係較為密切,M2與M1增速之間的較大差異,說明到目前為止,銀行貸款可能較多轉化為居民存款和定期存款,並未明顯起到刺激社會需求的作用。 近日媒體較多關注的另一個熱點,也側面證明民眾對增加貸款興趣下降。有自媒體作者在網上披露,自己想提前歸還房貸,但銀行排期要約兩個月,而據不同媒體調查均披露,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民眾希望提前歸還房貸的情況,銀行普遍都需要一至兩個月才能處理相關事項,甚至有銀行已經不再網上受理提前還貸申請,需要親身去分行排隊申請。 部分民眾希望提前歸還房貸,是主動降低財務槓桿的行為,一般而言,這種行為往往代表着對未來經濟、自身收入前景的信心不足,是一種降低風險的行為,反映的是較為保守、謹慎的心理狀態。這種保守的心理狀態不改變,銀行的努力增加貸款行為,就會變成「剃頭挑子一頭熱」,要麼放貸困難,要麼放出去的貸款又會轉個圈回到銀行,無法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 對前景欠信心 冀提前還房貸 例如銀行為完成貸款增長任務,要求企業增加貸款,但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可能缺乏貸款的慾望;同時銀行基於謹慎的心態,也未必真想把錢貸出去給業務前景不夠明朗的企業,於是雙方可以合作,採用虛增貸款的辦法應對,銀行在向企業貸款的同時,企業將該筆貸款又存回銀行,存貸息差雙方協商處理,結果表面上銀行的貸款和存款同步增長,滿足了政府鼓勵銀行增加借貸的要求,實際上不過是數字遊戲,對經濟沒有絲毫幫助。 從數據和實際情況看,由於部分企業和民眾對於未來前景持較為謹慎的態度,不願增加借貸,甚至有主動縮減財務槓桿的行為,因此短期而言,銀行增加借貸的努力,未必會有很大的刺激經濟效果。單純地通過金融系統投放資金,在缺乏需求和銀行自身管控風險的雙重限制下,很可能陷入所謂的「流動性陷阱」,造成政府投放的資金在金融系統裏打轉,自我循環逐利,無法有效惠及經濟。 另一方面,由於貸款需要抵押及信用,天然有利於具備資產和信用的大企業及富裕階層,片面推動信貸增長即使真的有效,也容易造成對大企業和富裕階層更有利的局面;相對而言,大企業和富裕階層資金充裕,給他們更多的資金,有可能會助長炒買炒賣的投機風氣,對刺激社會需求未必有多大作用。 在當前社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令經濟快速好轉的方法,離不開需求的好轉。由於通過信貸投放刺激經濟的路徑,有陷入「流動性陷阱」的可能,而且可能偏向大企業和富裕階層,因此政府可能需要考慮更直接刺激社會需求的方法,例如不單純依賴金融系統,直接將金融資源投放到基層和實體經濟中去,不管是直接給民眾發補貼、發消費券,還是大規模收購房地產庫存轉做保障房,或者搞共有產權住房,減低民眾購房壓力,總之必須讓大多數基層民眾有消費資金,或減輕他們的資金壓力,才會有更好的刺激經濟效果。 一些人反對政府給民眾發補貼或消費券,其理據是擔心補貼或消費券的長期化或會刺激通脹。這種擔心其實沒有道理,當經濟恢復到較好的運行狀態,民眾的收入和消費信心自然恢復,就毋須再用補貼或消費券加以刺激;而對於當前生產能力遠大於需求的供需態勢,增加需求只會讓企業把閒置產能利用起來,生產更多商品,帶來求大於供的通脹機會相當有限。 也有些人認為,補貼或消費券花了就沒了,不如投資會形成固定資產,這種看法同樣沒有多少道理,因為現在有合適回報率的項目愈來愈少,大量的投資都是低效投資,低效投資最後形成的壞帳同樣消耗了資金,而且不會增加民眾的福利,其刺激經濟的效果也沒有刺激消費好,並不優勝。 較好恢復 須更直接刺激消費 總之,市場主體觀望心態的產生有其依據,這些依據都是從當前或者前一段時間的現實總結而來,有一定合理性。要改變他們過去形成的觀點,只能依靠經濟的良好表現和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經濟良性運行的狀態愈快達到,對前景的信心也就愈快恢復。 雖然觀望心態對經濟發展不利,但是勉強市場主體有信心事實上做不到;不能指望在經濟沒有良好表現的情況下,信心會憑空恢復。信心恢復的順序一定是:先有經濟的較好恢復,才有信心的較好恢復,而經濟的較好恢復,則有賴於更直接地刺激消費。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