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
星島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調低英國增長預測,儘管英國面臨諸多挑戰,但尚未清楚這些挑戰在IMF於2022年10月發布上一次預測後,是否變得更加艱鉅。如果有甚麼影響的話,那就是更強勁的全球經濟,應該也會讓英國受惠。
其實圍繞英國無止境黯淡前景的討論,往往忽略2個可以為當前「運滯」的政治領導層帶來驚喜趨勢。第一個趨勢與英國樓價有關,它與缺乏社會流動性並列為英國核心經濟挑戰之一,但問題不僅是樓價相對收入過高,還有同樣重要的樓價地區差異。
過去數十年來倫敦房地產的升幅,往往超越英國其他地區,而且只會在重大金融危機期間出現下跌。但這種模式自2015至2016年以來逐漸失效。如果樓價表現明顯逆轉,確實構成一種新趨勢,那應該是一個極其積極的迹象,然而英國經濟評論員似乎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全國最高的倫敦樓價,實際上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前已經見頂,因為時任首相卡梅倫政府推出旨在抑制買樓轉租行為的稅收政策。儘管英國其他地區城市樓價,在公投前就開始跑贏倫敦,但英國脫歐強化這一趨勢。倫敦豪宅遭受脫歐的沉重打擊,反觀其他大多數市場幾乎沒受影響。
隨後新冠疫情來襲,開啟遠程辦公的新時代,並從根本上提升倫敦城外更實惠地段的吸引力,其後是英國前首相卓慧思的多次政策潰敗,令抵押貸款利率突然飆升,讓許多有志進軍倫敦樓市的市民負擔不起。
早前《星期日泰晤士報》刊出一篇關於英國價值超過100萬英鎊(約950萬港元)房屋數量的報道,研究發現2022年倫敦大都市區的該類住宅數量增幅,低於其他任何地區,而情況也不僅限於高階市場,並且許多價格區間都存在類似趨勢。儘管這會對低收入者產生明顯影響,但這一趨勢或者表明英國經濟出現積極發展。如果英國人開始認識到在倫敦以外的地方有更多成功機會,這會對地區生產率、社會流動性和財富分配非常有利。
緩慢穩定權力下放見成果
這把我們引向第二個未被注意的趨勢,緩慢而穩定的權力下放成果。去年英國國家統計局有史以來第一次報告各個行政區的生產率數據,幾乎所有地方的生產率增長都如預期疲軟,然而在2004至2020年間,曼徹斯特生產率提高約18%,大曼徹斯特地區生產率提高21%,而倫敦僅為15%。假如剔除2020年數據,儘管大曼徹斯特相對曼徹斯特市優勢有所回落,但相對倫敦仍然存在優勢。
這些數據之所以令人鼓舞,是基於以下幾個理由。近年來大曼徹斯特樓價不僅遵循地區表現優於倫敦的更廣泛模式,而且曼徹斯特本身也是「權力下放革命」的先鋒。至2024年夏天,英格蘭北部的7個地區,將採用與大曼徹斯特相同的基礎架構。如果它們能具備大曼徹斯特的改革熱情,那也可以開始分享這些擁有一定前景的更大範圍區域趨同趨勢。
如今雖然這些趨勢前景看好,但它們能否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英國距離解決其地區問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儘管大曼徹斯特前景向好,但它仍然是英國一些表現最差區域所在地,整體生產率仍比倫敦低40%。此外非倫敦地區樓價過度上漲,只會帶來新的負擔能力問題,尤其是在更高成本下,生產率、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卻未見明顯增長。
Project Syndicate獨家授權刊登
Jim O'Neill 前高盛資產管理公司主席前英國財政大臣
JimO'Neill 名家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