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樓市自去年開始顯著向下,負資產個案急增。金管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按季飆22倍達到12,164宗,為2005年第一季度以來近18年新高,涉及金額則由去年第三季的30.06億元,大增21倍至662.52億元,創自2003年第四季度最高水平。
儘管金管局強調,目前的拖欠比率仍低,風險可控;市場人士更煞有介事堅稱,中港通關後本港樓市將可回穩,但事實是否這麼樂觀呢?在這些負資產個案之中,大部分是這三數年在最高價入市者,惟樓價「只升不跌」的神話去年戛然而止,去年首三季樓價下跌8.5%,第四季再跌7.7%,至今仍然未見反彈。許多大型藍籌屋苑例如太古城,樓價累跌更加超過一成,部分易手單位樓價返回2014年水平。負資產業主想變回正資產,恐怕非常有難度,一旦涉及二按三按,風險更大。
包括本報在內,社會有識之士無不要求港府盡快撤辣救市,否則再拖下去不堪設想。奈何港產官僚至今拒絕看清樓市危如累卵的實情,一味以不變應萬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一味老生常談,早前聲稱住宅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以及新住宅印花稅行之有效,樓價只是有秩序調整,看不到出現大幅下滑,有關撤辣的問題要小心處理,否則有機會刺激短期炒賣云云。一句到尾,就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港官向來如此,非要大禍臨頭不知後悔,永遠無法早着先機,帶領香港走出危機。抗疫如是,應對金融風暴如是,現在連樓市也任其自生自滅。須知地產是本港一大經濟支柱,許多市民窮畢生積蓄就是為了上車,一旦資產化為烏有,經濟尋底,人心迷失,社會穩定必然無從談起。
傳媒人 程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