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關注點重新投注到樓市,除了因中央當局對整個房地產市場有重新的定位,還有中國經濟界出現「2023第一輪救市」之說。但對會不會、應不應該有樓市救市,經濟界爭論不休,中國住建部長倪虹也罕有發聲,發出了至少三大重要訊號。
中國房地產市場由嚴厲管控、危機頻現、政策鬆口,是過去一年來跌宕起伏的經濟焦點。而出現「2023第一輪救市」之說,是在去年底傳中央重授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後,過去數日間透過各種論壇和演講,經濟界發出的聲音。但救與不救,意見爭持仍然激烈。
住建部長 發至少3重要訊號
這激烈之處在於過去數月間有所謂房地產「維穩」的行動,那主要是圍繞「保交樓」,對房地產企業給多的金融等方面支持,現在各方都明白,樓市要穩,光穩住建樓的沒有用,還得穩住買樓的,有人買樓樓市才能穩,房地產企業才能救活,新的爭論也由此展開來。
在新一輪爭論中,有鼓勵買樓的,如經濟學者馬光遠說今年買房自住,政策已很到位,房貸利率已前所未有的低,買房成本很低了。
有要求政策對買樓者網開一面,像如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呼籲降房貸利率,並且考慮購房資格進一步放鬆、首付比例進一步下調、房貸期限進一步拉長,讓老百姓買得起房;有要求樓市漲價的,如前房地產商孟曉蘇稱,房價上漲對老百姓是好事,房價上漲可幫助人們抵禦通貨膨脹,會吸引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從而阻止大量資金流入其他行業;也有要求樓市降價的,經濟學家楊帆說,想讓房地產市場重啟,就必須把房價降下來,維持高樓價沒成交量,相當於飲鴆止渴,長痛不如短痛。
這些爭論,屬於怎麼救樓市角度上的思考,更深層的爭論,是對樓市要不要救,支持救市的言論是老說法,但反對救市有新聲音,那是說過去20年積累泡沫太大,泡沫吹大後破裂是必然的,所以不應該救,也救不起來。
另一種新觀點,是由遵義城投債事件說起,說地方債務均以房地產為抵押物,深度綁架了銀行金融體系,也深度綁架了地方政府,再救一次等同危機累積。
堅持房是用來住 繼續三保
此時此刻,持續一言不發的主管部長,罕有發言了。倪虹最新以訪談形式表態,稱住建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要「問題找得準、目標瞄得準、政策出得準」,而其提出精準目標是三大訊號,即一是毫不動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准炒樓;二是繼續三保,即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三是「合力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要有查處房地產開發、房屋買賣、住房租賃、物業服務等領域的新整治了。智庫學者說,倪虹是半年不語,一鳴驚人。
撰文 : 金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