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6, 2024 星期二 微雨 20° 91%

富蘭克林鄧普頓 Stephen Dover:美息明年企5厘 美債現投資價值(二)

美息明年走勢 股債投資者分歧 假如美國通脹一如Dover上述預測持續高企於4%或以上,當地若要出現1厘的實質利率(即名義利率減通脹率),聯邦基金利率便要加至5厘或以上,這亦是Dover預測在明年將會出現的情况。 美國本月10日公布上月CPI回落至7.7%、低於市場預期後,美股三大指數當日已顯著做好,而且升勢亦延續至今;而美國2年期國債孳息率於當日由4.5795厘下跌至4.3321厘後,過去兩個多星期反覆回升,上周五收報4.4526厘(見圖1)。Dover分析,面對該通脹回落的數據,股票投資者理解為息口快將回落,認為此舉對股市屬正面;債券投資者則相信,息口仍會在更長時間維持在更高位。Dover認為,到底是股票投資者抑或債券投資者正確,預料最遲明年便會揭曉,美股或美債屆時將出現新方向。 明年美股及美債何去何從,其中一個關鍵變數是,假如聯儲局加息令美國經濟明年陷入衰退的話,當局會否由鷹轉鴿、由加息轉為減息?Dover分析,由於美國通脹高企問題屬結構性,故即使明年當地經濟輕微衰退,估計聯儲局只會微調貨幣政策,暫緩加息而不會減息;除非明年當地經濟嚴重衰退,聯儲局才會轉為減息救市。 美樓市仍穩健 經濟料溫和衰退 那麼美國會否出現經濟嚴重衰退呢?Dover表示,其中一個變數是,隨着聯儲局今年3月以來大幅加息、美國30年定息按揭利率曾上升至逾7厘後(見圖2),當地樓市會否出現重大問題。他則認為,美國銀行現時審批按揭已遠較2008年金融海嘯前審慎,而且樓市現仍處於供不應求,相信若當地居民薪金能夠保持升幅,便可以承擔高息率及高樓價:「雖然高息環境明顯不利樓市,但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分析,一是樓價水平,二是每月按揭供款額,兩者互為相關,我認為最重要是普羅百姓有工做、有人工加,可以負擔每月按揭供款。事實上,在1990年代也曾出現過類似的高息環境,當時樓價仍然錄得升幅」。 「而且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樓市新增供應一直大幅減少,令過去10多年來樓市持續供不應求,結果很多30歲左右的人現仍要和父母同住,因此市場其實累積了龐大被壓抑了的需求,這樣的話,即使加息會為樓市帶來一些問題,但優質分層住宅仍然會有強大的需求支持」。 指聯儲樂見股市跌 負財富效應壓通脹 過去幾個月市場焦點是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步伐,而Dover認為,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當局於6月開始亦已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QT)(見圖3),此舉明顯不利股市:「作為股票投資者,我真的覺得量寬(QE)是對股市有利的,因為QE向市場提供了流動性,相反,QT明顯不利股票。你明白此道理及細心想的話,便會知道聯儲局官員現時不希望股市上升,原因是股市上升會帶來財富效應,普羅百姓覺得自己更有錢了,感覺良好便會增加借貸、增加消費,為通脹帶來更大的壓力。相反,假如股市下跌的話,便會帶來負財富效應,對壓抑通脹屬正面。」 綜合上述分析,Dover預測美國聯儲局下月加息0.5厘後,明年仍會再加息至少0.5厘,令聯邦基金利率升至5厘或以上,並且維持息口在此高位一段時間,不會輕易減息,而且亦會繼續QT。在此宏觀大環境下,Dover指出,明年他看好美債會多於美股:「我們一向同時喜歡美國債券及股票,但明年會喜歡美債多一點,料不論在國債、投資級別企業債及高息企業債均有投資機會」。Dover續說,美股之中他傾向選擇一些可望穩定派息的股份,例如公用股及必須消費股,另亦看好具備創新能力、有結構性增長潛力的醫療股。 富蘭克林鄧普頓Sonal Desai:聯儲局2024年前難減息 美國上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7.7%,較9月回落0.5個百分點;剔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美國上月核心CPI按年升6.3%,較9月所創的40年高位,回落0.3個百分點。不過,富蘭克林鄧普頓固定收益團隊首席投資總監Sonal Desai認為,即使按年升幅較前月有所回落,上月CPI及核心CPI仍分別是正常水平的4倍及3倍,故她認為投資者不應該就單月數據過分雀躍。Desai預測,美國聯儲局仍會繼續加息,聯邦基金利率將升到5.25厘至5.5厘,而2024年之前亦不會減息。 1年前已測中通脹高企 市場波動 Desai在《Money Monday》第325期(去年11月22日出版)封面故事曾表示,美國通脹料高企不下,同時經濟增長卻放緩,關注滯脹風險,料市場波動性將增加,準確預測過去一年美國通脹、經濟及市場情況,故她是次的最新分析亦值得重視。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