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1
經濟日報
根據統計,11月首個星期,市場錄得約20宗蝕讓成交,涉及物業包括半新樓、豪宅、指標屋苑和二三線屋苑,甚至居屋。
10月逾百宗蝕讓增4成
事實上,10月市場已出現一股蝕讓潮,數據指10月錄105宗蝕讓個案,較9月75宗急增4成;期內蒸發金額約1.02億元,按月微升1%,宗數為今年單月最高。首10個月累積蒸發金額約8.5億元,較去年全年(3.73億元)急增1.3倍,蝕讓潮出現明顯擴散,至11月情況並未有改善,繼續惡化。
蒸發金額夠買屯門單幢樓
無可否認,半新樓成為蝕讓重災區,尤其是新供應較多的地區,如將軍澳日出康城多個新晉屋苑,樓價較新兼陸續屆滿3年期,單日曾試過一天3宗蝕讓,情況令人擔心,個別更是損失慘重,蝕到入肉,如MALIBU一個3房大單位賣1,280萬元,較其購入價1,472.4萬元帳面蝕讓192.4萬元;若計及釐印費等開支,估計損手金額擴至逾260萬元,蒸發金額有機會夠買屯門單幢樓。
同時,馬鞍山半新樓星漣海一個套4房蝕讓程度亦不遑多讓,作價1,800萬元,較其2017年以1,892萬元購入價比,帳面蝕92萬元,但連同釐印費、律師費等使費,料損手約156萬元。
作為小業主選擇輸錢離場,背後有一定有因由,當中不乏投資失利,急於套現周轉,換言之,可說是雙重損失。
撰文 : 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