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三月 29, 2024 星期五 多雲 23° 90%

2700公頃魚塘新保育方式修復

  未來北都將會大規模收地作保育區發展,溫文儀指,本港有約二千七百公頃魚塘用地,當中有不少魚塘荒棄,濕地旱化,甚至受到違例發展破壞等,需要以新保育方式修復及保育濕地。   溫文儀說,據分區計畫大綱草圖(OZP)顯示,本港有約二千七百公頃魚塘,當中約一半用於保育即有約一千三公頃,不過現時本港不少魚塘,有人非法棄置建築材料及廢棄車輛等,亦有人用麵包、公仔麵養魚等,並不是保育,亦難以符合《拉姆薩爾公約》保育要求。   另外,甩洲及南生圍濕地面積等於米埔面積約四成,原來早年候鳥最多曾達約九萬隻來港過冬,而現時本港跌至四萬隻,反而台灣升至九萬隻,可見本港保育政策失敗,認為只要將甩洲等地的濕地泥灘修復,未來會吸引更多候鳥來港。 候鳥來港過冬按年遞減   溫文儀指出,保育是指植物群及動物群,而動物利會用植物作生境,而政府在二○○四年推出新自然保育政策存有漏洞;他強調,保育應該是尊重自然、科學修復,遵循紅樹林生態系統演變規律和內在機理,科學評估確定紅樹林適宜恢復區域,採用自然恢復和適度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實施生態修復。   溫文儀表示,在內地部分省份需於二○二○至二○二五年的約五年內需要建立約一萬九千公頃紅樹林,當中約九千公頃現時屬紅樹林需要修復,另有一萬公頃屬魚塘需要移除及恢復紅樹林生態。   由於紅樹林是香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生態系統,紅樹落葉為無數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同時這高生產量的系統也為各類幼魚、蟹、蝦、軟件生物、海馬和海星等提供棲息、交配和育幼的場地。   早年曾實地了解世界自然基金會如何為生態保育工作,其中持續的泥灘生態普查,對保育紅樹林有一定指標,他們會於泥灘抽樣作統計,如利用工具量度泥灘中的蟲重量及其他生物數量的,以了解該地的生態,統計出泥灘中有多少食物可供候鳥進食,這就是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