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但香港物流業正面對不同問題。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指,經營貨櫃場的業界起始投放的成本過千萬,但一般是短期租約,即三至七年,約滿有機會需要「回標」,若投標輸了,就血本無歸。自由黨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認為,政府必須有長遠政策,建議可以用批地模式,批最少十五年,可以加設物流署,制定長遠的物流發展藍圖。
蔣志偉表示,經營貨櫃場投放的成本很大,第一次招標時是爛地,無水無電,需要投放成本興建,成本過千萬,但全部所用的棕地是短期租約,即三至七年,約滿有機會需要「回標」,即那塊土地重新再拿出來投標,亦有可能可以按季續租。
建議加設物流署
他指,新的競投者因為沒有投放起始成本,較大空間出高些價,令本來營運一方更困難。他假設,之前投放了六千萬,不想血本無歸,唯有用高些價投標,形成惡性循環,增加物流成本,削弱香港物流業的競爭力。他建議政府在處理「回標」時,第三方評估原先貨櫃場投資了多少錢,做個折舊,「擺埋落標書入面」,讓物流業界不致血本無歸。
香港貨櫃儲存及維修商會主席李嘉迪指,新加坡批地給貨櫃場,一般是三十年,雖然會規定公司要有若干規模的投資,但由於給予三十年,公司會比較容易經營。
易志明認為,源於政府對物流業欠缺長遠規劃,認為政府必須有長遠政策,建議批地最少十五年,指有些地方是十五至二十一年租約,「是否可以用批地模式」。他指,今屆政府將運房局分拆,本來富有期望,但拆局之後,當局在物流方面卻「換湯不換藥沒有加到人」,建議加設物流署,認為要有長遠的物流發展藍圖。自由黨立法會議員李鎮強指,最大問題是政府對物流業界「愛理不理」,沒有實際扶持業界,指香港貨櫃吞吐量年年下降,加上疫情等,令業界難以生存。記者 區綽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