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5, 2024 星期日 微雨 22° 93% 雷暴警告 山泥傾瀉警告

社評:房屋目標須務實進取 減少劏房戶可訂指標

2022-07-05    明報
【明報社評】土地房屋是新政府施政重點,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已有一些增加房屋供應的新思維,希望先讓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不再加長,進而縮短。公屋供應面臨斷層,增加房屋供應需要時間,指望5年內實現「3年上樓」,並不現實,可是如果僅僅以「不再加長」又或「輪候時間6年左右」,作為未來5年工作指標,未免太過保守。覓地建屋工作,雖說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公眾最怕是每屆政府都說短期難改善,等到說好的「收成期」到來,卻發現不似預期。李家超強調施政以結果為目標,解決房屋問題,務實之餘必須進取,就算大幅縮短上樓時間無法一蹴而就,至少可以就任內減少劏房戶數目,制訂進取、合理的指標。 上樓時間長達6年 「不再加長」目標保守 新政府7.1就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李家超團結各界「務實進取」,推動香港「由治及興」。近年中央官員在不同場合多次明確提及,香港需要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告別劏房籠屋,習近平日前講話,亦明確指出香港市民盼望生活變得更好,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新人事新作風,李家超本周初與新班子召開首次內部會議,分享管治理念。除了談及習近平的「四點希望」,即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李家超亦重申「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要求各司局長獨當一面,獨立、高效處理各自政策範疇事務。 事必躬親非李家超管治風格,司局長自主度大了,發揮空間愈多,責任自然愈大,問責官員必須積極作為,以結果為目標,倘若既定程序令事情辦不到便要修改,如果交不出成績表現,接受問責亦是理所當然。李家超表示,新政府希望重點解決民生問題,當局會訂立準確的「關鍵績效指標」(KPI)確保完成工作。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6.1年,李家超稱上任後其中一個目標,是令上樓時間不再加長,對於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已有一些「新思維」,將由兩個土地房屋工作組務實研究,上任百日報告會有交代。 3年上樓是首任特首董建華提出的目標,金融風暴後提早達標,惟政府之後停止造地多年,遺禍深遠。2012年,公屋仍能做到3年上樓,可是缺地建屋情况已相當嚴重,當局要見縫插針式「起樓」。2017年政府換屆,公屋輪候時間已超過4年,今年更「破六」。上任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提到,覓地建屋非朝夕之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所言不假,問題是種的樹夠不夠、能否茁壯成長、早日成蔭。 公營房屋10年落成量「頭輕尾重」,政府早在7、8年前已提出,現在理應進入了後5年「尾重」收成期,現實卻是「頭輕尾又輕」,造地建屋進度嚴重滯後,未來兩三年,房屋供應更面臨斷層。上屆政府聲稱覓得350公頃土地,未來10年可建33萬間公屋,但覓得的土地一日發展不了,不過紙上談兵。市民最擔心結局又是「頭輕尾重」變成「頭輕尾輕」,覓地建屋「短期無辦法、長期得過講」,每屆政府高談「種樹」,卻將「幹成事」的責任,一屆推一屆。李家超強調,新政府執行能力跟以往有所不同,市民當然期望見到官員們有脫胎換骨表現,而非舊酒新瓶。 兼顧現實與難度 有壓力才有進步 今年初,時任運房局長表示,根據目前建屋進度,要做到3年上樓,相信至少要等15至20年。覓地建屋追落後,政府沒有神仙棒,期望當局可以在5年間忽然變出數十萬公屋單位,重新做到「3年上樓」,乃是不切實際;以旁門左道方式「造數」令輪候時間看似縮短,更是萬萬不該。可是如果當局僅將「5年後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不多於6年」,列為工作指標,等於告訴公眾,不要指望房屋問題5年內有改善,如此保守的指標,實在難言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香港「由治及興」,施政必須務實進取。有壓力才有進步,制訂工作指標,既要兼顧現實可行性,亦要有難度,做得不好就問責,這樣才能倒逼官員進取,「以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工作指標定得太保守,也許方便政府「報捷」,卻無助改善問題。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反映基層居住問題,劏房戶數字是另一重要指標。若說興建公屋無法一蹴而就,上樓時間真的無法在未來5年明顯縮短,當局大可制訂「減少劏房戶指標」,從多方面入手,幫助基層市民改善居住環境。 過去政府花了大量時間討論如何覓地建屋,未來5年是全力去幹的時候。縮短造地建屋流程,現時政府的方案,大約只能縮短3年半至4年,即使收地順利,依然要10年以上,有必要更加進取。發展郊野公園邊陲,是較有機會在短中期立竿見影的項目,新政府可以重啟相關工作。土地共享計劃進展不多,發展商參與不算積極,政府大可反客為主,主動向發展商提出具體共享建議,而不是一味等發展商自願提交方案,這亦符合「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