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7, 2024 星期二 大致多雲 26° 82%

房屋土地績效指標 司局長隨便任揀!

新官將上場,唐榮最關心的房屋土地問題,解難當然是行政長官李家超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司長將統籌「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主要官員當然還包括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新特首強調結果、目標,唐榮羅列了一批績效指標,可以給兩位局長隨便挑選。 6大範疇 市民齊等結果 1.公屋輪候時間如何縮短? 2022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這個數字有機會惡化,官員不得不面對,而1997年,即25年前董建華訂了最進取的目標,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3年。 2.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4.3萬個,何時達標? 初步估計,2022年私樓落成22,851伙、公營房屋18,500伙(2022/23年度計),總數是41,351伙,似乎與長遠房屋策略目標2022/23至2031/32年度10年期的總房屋供應目標43萬個單位,一年4.3萬個相差不遠。不過,明年私樓落成量是22,851伙、公營房屋是14,600伙(2023/24年度),跌至37,451伙,與長策目標有5,549伙的大差距。 而且長策所訂,是公營樓多於私營樓,公營房屋每年平均供應目標為30,100伙,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00伙,現時卻出現私樓落成量大於公營房屋的局面,而暫時所見政府公布的5年數據,最高落成量的年度是2026/27年,公營房屋亦只達到25,500伙,兩位局長有何妙計追落後? 3.自置居所比例能否提升? 社會各界認為,香港近年因自置居所比例偏低,尤其是不足一半,高樓價等等引發社會不穩,換言之,提高自置居所比率是香港穩定發展的可行方向,兩位局長又有否這樣的指標?最進取的同樣是1997年特首董建華提及,在10年內全港70%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而2021年的自置居所比例大約是51%。 另外還有3個績效指標,過去曾提及,可以一併加入給新的問責團隊作參考。 4.北部都會區5年創造多少建屋土地? 資料顯示,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萬至92.6萬個。所以這5年任期只要不斷滙報北部都會區成功聚攏多少建屋土地,愈接近92.6萬個單位,所得績效的分數愈高。 5.明日大嶼能否啟動填海? 政府於2020年12月4日獲通過撥款,研究將探討中部水域人工島的交通、財務融資安排,2021年6月展開勘查研究,預計在42個月內完成,如研究順利會在2025年作分區大綱圖修訂等法定程序,填海工作會在2027年開始,2030年中會有首批土地供應,首批居民可望2034年入伙。不用等到2034年,今屆特首和局長的任期至2027年,該年填海工程展開便是最簡單的績效指標。 6.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有多少?提多早? 李家超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可以壓縮提早一年上樓,當中房委會興建的公屋/綠置居數目,前3、4個年度大約每年佔1.1萬至1.2萬伙左右,定期覆核這些數字,有多少單位能提前落成上樓便是績效指標。這個是李家超政綱中一項較具體的房策,而且應該上任百日,亦即今年10月有一個具體安排公布。 時間不等人,唐榮相信高速變幻的社會,再沒有上任初時的蜜月期,市民都等着看結果!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