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東方日報
香港寸金尺土,人口密度在世界前列,700多萬人口,大部分每日為口奔馳,實質是為「樓」奔馳,供樓的負擔沉重,交租也不會輕鬆,樓價冠絕全球,年輕人覺得一世也買不到私樓,連大學生一畢業便輪候公屋,與基層家庭爭住,可想而知,公屋需求如何之巨大,若容許多個單位空置多時,是完全不能接受。
本港45個入伙40年以上的公共屋邨中,被發現有874個空置單位,當中約五成空置超過一年。明眼人都猜到這些單位本身都有各自的缺點,例如近200個單位是涉及「凶宅」,即是牽涉兇案人命傷亡,亦有單位設計對於殘疾人士不方便,以及單位在4樓以上卻無升降機之類原因。若果是位置佳及新淨的單位,肯定非常搶手,但這800多個被空置的單位,是否真的沒有人問津呢?相關部門有沒有盡最大努力,為這些單位找「好人家」,相信有不少居住在惡劣環境的劏房住客,可以上樓也會很開心,又哪會計較一點不便?住凶宅難道會比瞓街更差嗎?
以往曾經有3年上樓的指標,但隨着特區公屋政策失敗,供應嚴重滯後,輪候時間愈來愈長,3年又3年,房屋委員會最近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平均輪候公屋時間已經突破了6年大關,升至6.1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為4.1年,兩個數字都是1999年以來的新高,反映公屋輪候冊積壓申請的情況愈來愈嚴重。
房委會有諸多藉口理由,解釋稱平均輪候時間上升了0.1年,主因是為數不少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然而事實勝於雄辯,輪候時間愈來愈長,長者等上樓等到死,有個案就是死後才知會可以上樓,是極大諷刺,也是深層的悲哀。6年時間,人生有多少個6年?這段期間即是幼稚園小孩子也可以完成小學課程,整個中學課程也是6年,大家應該見過不少劏房家庭個案,睡床便是孩子的書枱甚至食飯枱,連窗也沒有,這些環境,會比那800多個丟空的公屋好嗎?
物應盡其用,公屋單位每一個都是非常寶貴,讓其長期丟空是浪費資源,有意見建議政府應該將空置單位,改建為中轉房屋,臨時收容受政府清拆或執法行動影響的居民。部分住在石籬中轉屋的居民表示,由於樓宇即將清拆,但遲遲未能獲原區安置,到時負擔不起昂貴的私樓租金,除了住劏房便是瞓街,等上樓遙遙無期,期望政府可以盡快安排區內空置公屋給他們,作為中轉屋也好,起碼不用流離失所,有瓦遮頭。
874個空置單位,應該只是冰山一角,坊間亦有不少觀察指出,大量公屋單位戶主已遷出或轉租給其他人,假若房署有認真巡查,可以收回一定數目單位,事在人為,奈何官僚隻眼開隻眼閉,輪候公屋時間只會愈來愈長,輪候冊變成鬥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