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明報
【明報專訊】上周四本欄引述華西證券地產首席分析師由子沛出席「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分析,房地產行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仍然是無可替代的穩增長的中流砥柱,隨着上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表明「支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底」毫無疑問已經顯現,因此看好國企內房股,文中提及的中國海外(0688)、華潤置地(1109)及越秀地產(0123)股價至今均向好(見表)。與國企內房股一樣,三大中資基建股股價今年以來均逆市向好(見圖),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家李超同樣在出席「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時指出,基建央企近月已藉着「城市更新」的名義更積極發展內房市場,支持內地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同樣值得關注。
雖然今年首季內地住宅新盤銷售按年顯著下跌,惟期內房地產開發投資仍然按年上升0.7%,令不少投資者對有關數據感到疑惑,浙商證券李超分析,期內真正支撐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的,與地產銷售關係不大,而是「城市更新」。
改造舊區商業廠區城中村
李超表示:「去年底我們也在思考,如果(今年)地產銷售特別差,國家也不可能容忍地產投資這麼差,那肯定要有對冲新的變量(variable)。會不會是保障房?後來發現保障房也不超預期,漸漸我們發現,被我們摸索出了這麼一個核心變量叫『城市更新』,大家注意到『城市更新』在2020年底前特指老舊小區改造,大家很可能見到一二線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就是刷個外立面(即改善建築物的外貌)、加裝電梯,它驅動投資並不是特別多。」
「但從2020年底開始國家逐漸把它擴大範圍,除了老舊小區改造外,開始加入老舊街區改造,街區是代表商業以及老舊廠區改造代表工業,再加上城中村,城中村就什麼現代化基建都沒有,這4個加一塊兒,體量就變大了。這裏面由於基建類的大央企現在非常想進入房地產領域,也觀察到很多民企房地產公司現在處於困境,會不會哪天(政府)就放開他們(即基建類的大央企)去從事房地產行業?或者房地產會不會公用事業化?這些他們都在考量,這裏面他們就先進入基建地產混合體,當然他們不能直接馬上擴張房地產,否則就偏離主業。」
地方支持銀行放寬 項目快速推
李超分析,內地基建類的大央企以「城市更新」的名義,進入基建地產混合體,更積極發展房地產市場的情况,屬多贏局面,因此推進亦快速高效:「對地方政府而言,以前債務受控制,又大規模搞不動(房地產開發投資)了,現在中央企業要加槓桿幫他穩增長的事,他肯定熱烈歡迎,故此這個時候央企就大量進入地方的城市更新項目。」
「對於銀行來講,其貸款對象是基建類的央企,項目是政府的,他也很願意往這個方向去進行新的投放,幾方一拍即合,什麼都不缺,那就可以很快速地開始推進了。」
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逾7個百分點
根據李超所梳理的數據,在「十四五」規劃期間(2021至2025年),有兩個省(遼寧省和河南省)及6個副省級城市公布的「城市更新」投資大概是4.7萬億元人民幣, 而期內全國相關投資保守估計高達10萬億至15萬億元人民幣,即每年平均投資額達2萬億至3萬億元人民幣,當中,地產與基建佔比大概是7:3,即每年由此新增地產投資大概是1.5萬億元人民幣,可以拉動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至8個百分點,屬有關增長的重要支撐。
事實上,三大中資基建股之一的中鐵建(1186)首季收入按年增長13.1%至264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上升12.3%至56.2億元人民幣,而期內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額按年增長7.05%至3974億元人民幣,當中,房建工程新簽合同額勁升41.6%至1849億元人民幣,亦佔工程承包板塊新簽共同額46.5%,屬增長的亮點。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