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
東方日報
昨日陰雨綿綿,不時吹起陣陣涼風,行人無不感到絲絲涼意。然而,更教港人心寒的,莫過於房委會昨日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平均輪候公屋時間再度攀升,又一次印證「紀錄係用嚟打破」的說法並非虛話!衣食住行乃民生基本,港人如今最大訴求,也不過是安居樂業而已。買樓置業早已成為可望不可即的夢想,如今連輪候公屋也變得遙不可及,港人身陷困局,又何談快樂呢?難怪最新調查顯示,港人的開心指數再一次降低!
「安居樂業」這一目標,聽起來很崇高、很偉大,但實現起來,其實很簡單。有一個居所,能夠安定地生活;有一份工作,可以愉快地賺錢;港人的訴求也不過如此!殊不知,回歸25年以來,港人這小小的願望,變得愈來愈困難。根據房委會最新數字,如今有約14.75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77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均較上一季分別上升了0.1年。其中,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公屋時間升至6.1年,至於長者一人申請者也升至4.1年,兩者同創1999年以來新高,足見苦候公屋的情況日趨惡化。
房委會解釋,平均輪候時間上升的主因,是今年第一季有多個大型公共屋邨項目陸續入伙,讓為數不少且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之中。這意味着,有相當一部分申請者的輪候時間,遠超出平均輪候時間;換言之,一般申請者能夠在6.1年內獲編配公屋,已是最理想情況,實際需要輪候7、8、9年,甚至10年,也不足為奇。
須知道,港人對於「安居」的要求已一再降低,公屋本來就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假如有能力,試問誰又不想買樓置業呢?正因為本港私人樓價高企,基層市民難以應付樓按每月供款,才會選擇輪候公屋。然而,市民的退讓,換來的卻是輪候時間一再延長;為了生存,基層被迫蝸居在環境不佳的劏房之中,且租金昂貴得猶如「替人供樓」,每月大部分收入皆花在租金之上,諸如衣、食、行的可用額度降低,變相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質素。
雪上加霜的是,香港近年來先後遭受黑暴破壞、疫情侵襲,再加上現屆政府無能、官員無道,25年來的發展遭一鋪清袋,經濟變得疲弱不堪,愈來愈多人加入失業大軍。「安居」不成,連「樂業」也無從談起;別說是生活,如今港人連生存也變得困難,如何苦中作樂呢!近日有社企委託大學的調查顯示,今年度無論是家庭開心指數,抑或個人開心指數,均較去年為低,或多或少也印證了這一切!
住屋問題困擾港人已久,過去數屆政府均曾承諾解決,卻愈做愈差,問題愈演愈烈!本港即將迎來新一屆政府上場,新的特首能否為本港帶來新氣象,成功實現由亂及治的轉變,仍是未知之數。除了通關、經濟復甦之外,切實解決社會民生各項難題,也是新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讓市民安居樂業,本港未來方能實現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