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2, 2024 星期五 間有陽光 22° 67%

住宅地主重新洗牌 對港地產市場啓示

本港住宅市場自開埠以來,除了少數傳統中資背景公司參與外,一直都是本地地產商主導。直到2016年底,海航集團於5個月內狂掃啓德4幅住宅地皮,總地價高達272億港元,遂揭開內地企業及房地產發展商來港搶地的序幕。 來到破記錄的2017年,中資公司在香港狂掃580億港元政府地皮,其中龍光地產伙拍合景泰富,以168億元打破當時最高地價紀錄,奪得鴨脷洲地皮。而中國平安保險與路勁基建,更爆冷投得黄竹坑地鐵站上蓋的發展權。之後高銀金融、五礦地產、萬科、世茂房地產等等內房及中資背景的公司亦紛紛加入戰團。 其實自2016年,中資發展商積極入市參與住宅地皮競投後,市場生態明顯出現重大變化,由於競爭激烈,地價於短短兩年間,上升了三、四成,本地發展商亦由觀望,逐漸變為接受此為市場水平,出價相應進取。 2018年中央政府限制資金外流政策一出,內房收緊水喉並改變策略,由直接投拍官地轉為透過購買投得官地的公司以進入住宅市場,例如中國恒大以轉換股權形式,代價66億港元,從恒地購入屯門管翠路住宅項目。碧桂園與宏安地產達成協議,購入60%股權,作價24.41億港元,以發展馬鞍山泓碧。佳源亦以入股形式,從鄧成波(波叔)手上購得屯門菁雋住宅地。而中國奥園及雅居樂,更分別透過收購羅便臣道燕貽大廈,及英皇道992至998號等舊樓,成功進入香港住宅市場。 去年8月,中央政府推出「三條紅線」政策,進一步要求房地產發展商,須嚴控負債規模,市場出現轉向。內房因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最近紛紛放售物業地皮。如佳兆業分別售出屯門青山灣及啓德兩幅住宅地皮,予旭日國際主席蔡志明及新世界與遠東發展合組的公司。中國奧園亦轉售其擁有8成6業權的羅便臣道豪宅地,給伍登輝的新永投資有限公司。這亦是自海航出現財困後,將4幅啓德住宅地皮售予本地發展商後,出現新一輪的出售潮。收購方面,今年亦只有一間內房夥拍4家本地同業在2月時投得一幅價值72億港元的半山地皮。 內房沽港資接 雙贏局面 近兩、三年國內及中資發展商放售物業的總建築面積達324萬平方呎。大多由本地地產商及基金投資者購入,但價格未見大幅蝕讓,原因是出售資產多為市區優質地皮,發展潛力高。現時本港市區可出售官地買少見少,本地發展商,特別是中小型公司,要覓地往往是透過收購舊樓重建,但發展時間長,成本亦較難控制。因此若能從有資金需要的內房購入土地以增加儲備,一來本地發展商能重新把握機會購入優質地皮,二來內房亦可由此套現幫助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實為雙贏局面,相信此趨勢將會持續。這亦反映本地發展商,面對需求強勁的本港住宅市場,投下信心一票。本地發展商可考慮主動出擊,聯絡有意出售資產的中資公司,尋求合作機遇。另外,中資企業亦可與具實力和網絡資源的地產服務供應商合作,尋求理想投資者,最大化其資產價值。 綜合而言,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一向自由開放,不同背景、規模的發展商都能找到發展機會,雖然內房近年減少參與本地地產市場的競投,本港住宅市場的整體競爭相對減少,卻可造就中小型地產商參與度的增加,同時地皮價格亦能保持平穩發展。本地發展商會是未來本港住宅供應的主力。預計參與政府投地的發展商亦以本地為主,而傳統具規模的內房,不妨繼續與本港發展商合組財團,參與競投,為香港增加住宅房屋供應,帶來健康、穩健發展的地產市場! 撰文 : 郭偉恩 世邦魏理仕香港估值及諮詢服務部資深董事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