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經濟日報
新世界計劃推出「新世界資助房屋」,用社企公司去興建房屋,從公眾利益的角度,這個做法是值得欣賞的。
作為市民,當然希望在中國的「共同富裕」新世代下,香港發展商會進行薄利多銷和幫助解決房屋問題。而私人發展商以非牟利方式建屋發售,正是其中一個好方案。新世界發展商此舉亦做了帶頭作用,這個是繼上次2017年推出的屯門天生樓THE PARKVILLE「新世代首次置業計劃」,為年輕人提供置業的另一個新嘗試。我當時在此專欄上回應希望新計劃能夠堅持繼續及日漸將規模擴大,今次的確是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的。
但當然在這個項目的諮詢期間,我是有意見提出的,我認為新世界做這個行動千萬不要追隨香港政府現在的套路,當下房屋政策既然是失敗的,又何必追隨?
應該修改其中的不足去找更好的方向,政府發售居屋其中一個極不應該追隨的原因,是不合適的入息上限,現在的入息上限是單人33,000元和家庭66,000元,這是一個極錯誤的環節,而這個錯誤的做法其實已摧毀了資助房屋政策的大部分效用,摧毀政策的原因是將應資助目標以外的人都加入去分享甚至資助,66,000元家庭收入足夠可以買到天水圍嘉湖山莊的三房單位,而且能夠過壓力測試,他們正享受「林鄭plan」措施,讓過高的購買力去參與抽籤居屋是一個全輸的方案。
低收入家庭 置業機會被沖淡
參與抽籤的人一定倍數大增,根據市場是「購買力高的人將得到最多」,可以想像到在選樓的過程中,購買力較高的一群是會接受到一些較低購買力買家不能夠接受的價格,揀樓會更爽快,換言之,除非較低收入者能抽到最最前籌,否則其實選到樓的機會率是會急跌的,這個做法是完全稀釋了真正需要資助者的機會。
甚麼是真正的資助者?筆者認為沒有資格申請公屋的、而又沒有能力買到私樓的夾心階層才是居屋的最需要者。在公義上,我們是應該給予他們較大機會,這些人我認為收入不會超過家庭收入20,000至40,000元,因為超過40,000元就可以在較偏遠地方買到兩房的560萬私樓,且可以過到入息要求。很多有關上車置業的方案和統計往往喜歡用市區作計算基礎,但這是計劃上的誤區,從來上車甚至資助房屋都是以較偏遠地方為起步,亦顯然過去幾年香港受西方的民主價值影響得太深,香港高官竟然將增加抽籤範圍當作是等同受惠的人增加了,人們卻表示欣賞,這是一個令人感得遺憾悲劇。
另外,很多人介懷居屋二手轉讓獲利豐厚,我認為事情的對錯關鍵也在於進入門檻,如果收入20,000至40,000元的家庭,他們沒有資格去申請公屋,私樓也買不起,儲到一成首期又未必過到壓力測試,他們捱貴租甚至住劏房,讓他們更多的機會包括樓價升幅是更好的機制和財富分配才對啊!
撰文 :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