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8
明報
【明報專訊】房屋短缺是本港最大的民生問題,單靠政府力量,未必能有效解決,往往需要借用商界力量。香港地產市場早在數十年前已有不同類型的公私營合作模式,特區政府近年着手優化公私營合作模式,釋放土地增加房屋供應,豐富置業階梯,其中「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可說是近年較為成功的項目之一。
港府應考慮將「首置計劃」恒常化
「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為特首林鄭月娥於2017年提出。在計劃下,政府會透過地契條款,規定發展商作混合發展,即除興建私人房屋單位外,須提供指定數目的單位,以折扣方式售予從未在港置業並符合其他資格的人士。
發展局長黃偉綸日前出席新城財經台「香港有偈傾」節目,接受立法會議員柯創盛的訪問時認為,首置計劃成功展現公私營合作,讓收入相對較租住公屋及入住居屋較高的市民有多一個選擇,豐富現有置業階梯。
首置盤推出以來,市場反應熱烈,黃偉綸在訪問中亦透露,目前由市建局及發展商興建的4個首置盤,包括安達臣道項目、馬頭圍道項目、大坑西邨重建項目等,合共提供逾3000多個單位,未來會繼續加推,特別土地共享計劃有三個項目已入紙申請,當中有相當部分會撥作首置單位,未來首置盤繼續有穩定供應,以滿足年輕人置業需要。
首置計劃正正是針對經濟能力稍遜的年輕人,在私樓以外獲得購買自住物業的機會。計劃同時設有轉售限制,首置單位設有較嚴謹的轉售限制,買入單位後5年內不可出售或出租單位。而在首5年過後,業主須向政府繳付補價,才可以在公開市場出售或出租其單位;這安排可令欲短炒牟利的投資者卻步,同時可以真正能幫到有置業需要的年輕人。
借商界力量增加資助房屋供應
事實上,市建局於馬頭圍道「煥然懿居」項目,有450個單位作「首置」項目,但收到了超過2萬份申請表,超額認購近45倍,顯示社會對「首置計劃」的需求十分殷切。
黃偉綸近日受訪時亦透露,特區政府未來10年目標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同期需求多出5%,這亦反映政府多管齊下開拓土地的策略漸見成效。基層市民的住屋必然需要照顧,但年輕人及「夾心階層」的置業需求也不能忽視。特區政府有必要考慮將「首置計劃」恒常化,以借助商界的力量,增加資助出售房屋供應。
107動力召集人
[何民傑 錢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