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經濟日報
最近發展局公布將根據收回土地條例(第124章),收回在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上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3幅私人土地。
該3幅私人土地,其中兩幅分別位於元朗十八鄉路近龍田村(即新世界溱柏附近),佔地約7,000平方米;元朗元龍街(即元朗YOHO附近),佔地約5,300平方米;以及位於粉嶺新運路(即粉嶺中心附近),佔地約3,500平方米。上述三幅私人土地,連同鄰近3,500平方米的政府土地,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資助房屋單位。
這3幅私人土地現時均用作臨時停車場,而部分土地持有人屬於大型發展商,例如新鴻基及新世界等。政府今次使出「尚方寶劍」向祖堂及大型發展商收回私人土地,並且將會以現時特惠賠償金每呎農地1,090元計算,其實大型發展商所獲得的賠償金額並不算多,某程度亦顯示出政府收回土地決心。
公私營合作提速 釋更多土地
其實按兩年前施政報告,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將會動用收回土地條例以收回合適私人土地,並提出檢視全港十組已規劃作綜合發展區或住宅的私人土地,或拖延多年仍未發展的土地,研究是否適合收回興建資助房屋。政府檢視了這十幅私人土地,發現其中三幅土地的業權擁有人早已提交並積極跟進其地契修訂或換地申請。
地政總署將會按既定程序處理有關申請,另外兩幅評估為不適合作高密度資助房屋發展,最後兩幅則仍需進一步評估作資助房屋的發展成本效益,包括考慮所需要的大型清拆及搬遷補償金等。換言之,政府用了兩年時間檢視十幅私人土地,但最終只提出收回3幅地,可以提供資助房屋只有1,600個單位,在數字上可能跟市民期望有所落差。
要解決香港房屋根源問題,增加住宅土地供應是最有效的良策,故此政府除了加快土地收回,亦應加快公私營合作模式以釋放更多住宅土地,還要積極推進「明日大嶼」,以確保香港長遠有足夠的土地發展。
撰文 : 謝順禮 嘉興地產行政總裁